以人为原型的设计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产品概念设计研究综述 | 第16-24页 |
·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产品概念设计研究及其关键技术 | 第21-24页 |
·生物生长机制的研究 | 第24-26页 |
·生物生长机理 | 第24-25页 |
·产品概念设计与生物生长的比较 | 第25-26页 |
·现代主义设计哲学的研究 | 第26-28页 |
·功能主义 | 第26页 |
·人本主义 | 第26-27页 |
·机械中心论 | 第27-28页 |
·以人为本 | 第28页 |
·产品概念设计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28-3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的组织安排 | 第30-32页 |
第2章 以人为原型的设计自动化理论及系统框架 | 第32-51页 |
·以人为原型的设计自动化理论 | 第32-39页 |
·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 | 第32-34页 |
·两个公理 | 第34-35页 |
·以人为原型的设计自动化理论 | 第35-37页 |
·生长型概念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 | 第37-39页 |
·支持以人为原型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39-48页 |
·分解重构理论 | 第39-41页 |
·功能表面原理 | 第41-46页 |
·广义定位原理 | 第46-48页 |
·以人为原型的概念设计系统框架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3章 面向LORD的人原型建模技术 | 第51-75页 |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 第51-53页 |
·人的神经系统 | 第51-52页 |
·人的感觉器官 | 第52-53页 |
·人的运动器官 | 第53页 |
·人原型综合建模 | 第53-68页 |
·人原型的实体建模 | 第53-62页 |
·人体的能量循环模型 | 第62-63页 |
·人体的信息循环模型 | 第63-66页 |
·基于生物流的人原型综合建模 | 第66-68页 |
·基于人原型的机电产品建模 | 第68-73页 |
·机电产品新结构概念 | 第68-69页 |
·机电产品“生物”流分析 | 第69页 |
·基于生物流人原型的产品概念原型 | 第69-73页 |
·人原型的应用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以人为原型的需求分析与应用技术 | 第75-92页 |
·人类需求溯源 | 第75-79页 |
·设计源于人的需求 | 第75页 |
·人类需求的内涵 | 第75-76页 |
·人类需求理论 | 第76-78页 |
·人类需求发展 | 第78-79页 |
·以人为原型的需求分析 | 第79-87页 |
·以人为原型的需求分类 | 第79-81页 |
·基于分解重构的需求表达模型 | 第81-82页 |
·基于分解重构的人原型需求模型 | 第82页 |
·以人为原型的需求分析实例 | 第82-87页 |
·以人为原型的设计需求表达和应用 | 第87-91页 |
·设计需求表达存在的问题 | 第87页 |
·设计需求的可操作性分类原则 | 第87-89页 |
·设计需求的表达和应用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5章 以人为原型的生长型设计自动化技术 | 第92-110页 |
·以人为原型的生长型产品设计 | 第92-94页 |
·产品结构模型和信息模型 | 第94-105页 |
·功能表面的类型 | 第96页 |
·功能表面编码 | 第96-97页 |
·概念零件的表达 | 第97-104页 |
·概念零件中的信息管理 | 第104-105页 |
·基于功能模式的功构映射技术 | 第105-108页 |
·功能模式的提出 | 第105页 |
·功能模式的定义 | 第105-106页 |
·功能模式的分类 | 第106-108页 |
·以人为原型的生长型设计自动化流程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6章 系统实施与实例应用 | 第110-121页 |
·LORD-DARFAD系统简介 | 第110-112页 |
·实例应用 | 第112-120页 |
·设计实例一 | 第112-116页 |
·设计实例二 | 第116-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的课题以及获得的奖励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