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NAPLs地下运移控制因素及监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1 绪论第13-40页
   ·选题依据和背景第13页
   ·NAPLs地下运移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现状第13-25页
     ·试验研究第15-18页
     ·模型研究第18-25页
   ·NAPLs地下运移监测技术研究现状第25-36页
     ·NAPLs地下运移监测技术评述第25-27页
     ·NAPLs地下运移电阻率监测技术研究现状第27-36页
   ·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第3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6-37页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7-40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7-39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39-40页
2 地下介质性质对NAPLs运移控制研究第40-62页
   ·引言第40-41页
   ·试验装置与材料第41-42页
     ·试验装置第41页
     ·试验材料第41-42页
   ·试验设计第42-43页
     ·试验土体岩性组合第42页
     ·试验方法及过程第42-43页
   ·试验结果第43-49页
     ·不同介质油水驱替试验油流运移锋面第43-47页
     ·不同介质油水驱替试验油流运移特征分析第47-49页
   ·NAPLs地下运移控制因素分析第49-60页
     ·多孔介质中多相流油水驱替的理论基础第49-52页
     ·NAPLs种类对运移路径的影响第52-53页
     ·土壤初始含水量对NAPLs运移路径及速度的影响第53-57页
     ·低渗透透镜体对NAPLs运移路径及速度的影响第57页
     ·泄漏位置对NAPLs运移路径及速度的影响第57-58页
     ·岩性突变界面对NAPLs运移路径及速度的影响第58-60页
   ·小结第60-62页
3 降雨及地下水位变动对NAPLs运移控制研究第62-76页
   ·引言第62页
   ·试验装置与材料第62页
   ·试验过程第62-64页
   ·升高水位对NAPLs重分布的影响第64-66页
   ·降低水位对NAPLs重分布的影响第66-68页
   ·模拟降雨对NAPLs重分布的影响第68-71页
   ·NAPLs空间分布特征多谱图像分析第71-75页
     ·NAPLs纵向空间分布特征第71-73页
     ·NAPLs横向空间分布特征第73-75页
   ·小结第75-76页
4 LNAPLs对土体电阻率影响研究第76-108页
   ·引言第76页
   ·试验材料及性质第76-79页
     ·供试LNAPLs的选取和性质测定第76-77页
     ·供试土样的选取和性质测定第77-78页
     ·不同土样的表面微观形态第78-79页
   ·试验方法与过程第79-81页
     ·电阻率控制因素初步筛选第79-80页
     ·LNAPLs污染土样的制备第80页
     ·LNAPLs污染土电阻率测试及数据处理第80-81页
   ·LNAPLs污染土电阻率主控因素初步分析第81-82页
   ·未污染土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第82-83页
   ·含水饱和度对LNAPLs污染土电阻率影响研究第83-85页
   ·含油饱和度对污染土电阻率影响研究第85-87页
   ·孔隙率对污染土电阻率影响研究第87-91页
     ·LNAPLs污染饱和土电阻率随孔隙率的变化第87-89页
     ·LNAPLs污染不饱和土电阻率随孔隙率的变化第89-91页
   ·LNAPLs污染土电阻率控制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第91-93页
     ·LNAPLs污染粉土电阻率控制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第91-93页
     ·LNAPLs污染粉质亚粘土电阻率控制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第93页
     ·LNAPLs污染砂土电阻率控制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第93页
   ·LNAPLs污染土电阻率公式及相关参数研究第93-99页
     ·不同油水比孔液电阻率变化特征第93-94页
     ·污染土电阻率公式及相关参数第94-99页
   ·LNAPLs污染土导电性模型第99-103页
     ·电阻率降低导电性模型第99-102页
     ·电阻率升高导电性模型第102-103页
   ·LNAPLs污染土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研究第103-106页
   ·小结第106-108页
5 电阻率法监测LNAPLs垂向迁移研究第108-122页
   ·引言第108页
   ·材料与方法第108-110页
     ·试验土样来源与制备第108页
     ·试验仪器和试剂第108页
     ·电阻率监测系统及wenner工作原理第108-110页
     ·LNAPLs污染土含水率和含油率的测定第110页
   ·模拟监测过程第110-112页
     ·试验装置的组装与固定第110-111页
     ·非饱和含水层的形成与各层含水率的测定第111页
     ·柴油入渗过程第111-112页
     ·加水淋滤过程与稳定后分层取样分析第112页
   ·柴油渗透过程整体电阻率空间变化规律第112-113页
   ·柴油渗透过程运移锋面位置的确定 #i01第113-117页
   ·不同土层柴油渗透过程中电阻率变化第117-119页
     ·包气带第117-118页
     ·毛细过渡带第118-119页
     ·饱和带第119页
   ·监测数据有效性验证第119-120页
   ·小结第120-122页
6 电阻率法监测LNAPLs地下三维运移研究第122-154页
   ·引言第122页
   ·高密度电阻率探测技术第122-129页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原理第122-124页
     ·二维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装置形式及对比第124-128页
     ·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装置形式第128-129页
     ·电阻率探杆自动监测技术第129页
   ·试验装置与材料第129-130页
     ·试验装置第129-130页
     ·试验材料第130页
   ·试验方法与过程第130-137页
     ·LNAPLs地下运移物理过程模拟第130-133页
     ·LNAPLs地下运移过程的电阻率监测第133-134页
     ·取样和样品化学性质的测定第134-135页
     ·数据处理第135-137页
   ·LNAPLs污染过程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装置的选取第137-138页
   ·二维电阻率剖面对污染过程的反映第138-144页
     ·视电阻率剖面对污染过程的电异常反映第138-140页
     ·监测结果反演方法的选取第140-141页
     ·反演重建剖面对污染过程电异常反映第141-144页
   ·三维视电阻率剖面对污染区的反映第144-147页
     ·不同深度水平视电阻率剖面对污染区的反映第144-147页
     ·LNAPLs污染后三维空间分布的视电阻率图像反映第147页
   ·油污染断面含油饱和度分布第147-148页
   ·多个电阻率探杆同时监测对于LNAPLs迁移的反映能力第148-150页
   ·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污染土化学性质的改变第150-152页
   ·小结第152-154页
7 结论、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工作第154-157页
   ·结论第154-155页
   ·创新点第155-156页
   ·进一步研究工作第156-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6页
附录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个人简历第1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录用)的论文第169-170页
发明专利第170页
获奖情况第170页
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渤海OBS-2011深地震探测及深部构造成像研究
下一篇: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系统优化与养殖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