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鱼类养殖论文--海水鱼论文--其他论文

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系统优化与养殖效果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章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研究进展第15-57页
 第一节 水质处理研究进展第15-29页
  摘要第15-16页
  1 大颗粒物滤除第16-17页
  2 臭氧消毒第17-18页
  3 气浮综合处理第18页
  4 生物滤池第18-22页
   ·生物滤池菌群组成第19页
   ·生物滤池应用效果第19-21页
     ·硝化反应第20-21页
     ·反硝化反应第21页
   ·生物滤池的菌群培养第21-22页
  5 紫外线(UV)杀菌环节第22-23页
  6 PH调节第23页
  7 对循环水养殖模式水质处理环节的几点思考第23-26页
   ·生物滤池是整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核心第23-24页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水处理环节要首尾衔接、效率优先第24页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水处理环节要考虑成本、重在节能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29页
 第二节 养殖管理研究进展第29-45页
  摘要第29-30页
  1 水循环系统对化学物质的承载力第30-31页
  2 水循环率对养殖生物生长、生理和生态的影响第31-32页
  3 主要养殖品种在工厂化循环水条件下的养殖效果分析第32-35页
  4 养殖动物对循环水养殖模式的适应性第35-37页
  5 最适养殖密度的探讨第37-38页
  6 对未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运行管理的几点思考第38-41页
   ·循环水系统的稳定性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重中之重第38页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应用范围可以大力拓展第38-39页
   ·工厂化循化水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注重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第三节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在海洋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第45-57页
  摘要第45页
  1 海洋鱼类是海洋经济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第45-46页
  2 开发海洋鱼类资源的主要技术手段的影响第46-48页
   ·人工育种第46-47页
   ·养殖模式第47-48页
  3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特点和优势第48页
  4 上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主要内容第48-49页
  5 上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重要性第49-50页
  6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第二章 半滑舌鳎成鱼流水养殖模式与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差异分析研究第57-78页
 摘要第57-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实验设计与分组第58页
   ·养殖条件第58-59页
   ·饲料与日常管理第59页
   ·试验方法第59-60页
     ·水质监测第59页
     ·成活率、生长率、肥满度、生长激素(GH)含量的计算第59-60页
     ·食物转化率和饵料系数第60页
     ·血红蛋白含量、溶菌酶活力、总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测定第60页
     ·性腺发育分期、卵黄蛋白源含量、17β-雌二醇含量的测定第60页
     ·体组成、脂肪酸、氨基酸的测定第60页
   ·数据处理第6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0-72页
   ·生长对比第60-65页
     ·成活率第60-61页
     ·生长率第61-63页
     ·饲料转化率和饵料系数第63-64页
     ·肥满度第64页
     ·生长激素(GH)含量第64-65页
   ·生理对比第65-67页
     ·血红蛋白含量第65-66页
     ·溶菌酶活力第66-67页
     ·总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第67页
   ·发育对比第67-70页
     ·性腺发育第67-69页
     ·卵黄蛋白原第69页
     ·17β-雌二醇第69-70页
   ·肉质分析评价第70-72页
     ·肉质基本成分第70页
     ·氨基酸组成第70-71页
     ·脂肪酸组成第71-72页
 3 讨论第72-75页
   ·两种养殖模式下半滑舌鳎的生长对比第72-73页
   ·两种养殖模式下半滑舌鳎的生理状态比较第73-74页
   ·两种养殖模式下半滑舌鳎的发育第74-75页
 4 小结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第三章 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生产工艺优化研究第78-104页
 摘要第78-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9-81页
   ·实验设计与分组第79页
   ·养殖条件第79页
   ·饲料与日常管理第79-80页
   ·实验方法第80-81页
     ·紫外线消毒装置位置第80页
     ·臭氧位置及适宜添加量第80-81页
     ·生物滤池最佳气水比第81页
     ·封闭式循环水系统日循环次数第81页
   ·数据处理第8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1-93页
   ·紫外线消毒装置位置第82-86页
     ·紫外线消毒装置位置对TDS的影响第82页
     ·紫外线前后置对PH的影响第82-83页
     ·紫外线前后置对ORP的影响第83页
     ·紫外线前后置对氨氮、亚硝酸氮的影响第83-84页
     ·紫外线前后置对细菌、弧菌去除率及鱼池进水口细菌、弧菌浓度的影响第84-85页
     ·紫外线前后置对生物滤池的进出口水质的影响第85-86页
   ·臭氧消毒装置位置及添加量第86-88页
     ·对COD的消除效果对比第86页
     ·对氨氮浓度及其去除率的影响第86-87页
     ·对亚硝酸氮浓度及其去除率的影响第87-88页
   ·曝气生物滤池最佳气水比第88-90页
     ·不同气水比对生物滤池进、出水口PH值、DO的影响第88页
     ·不同气水比对生物滤池进、出水口氨氮、亚硝酸氮的影响第88-89页
     ·不同气水比对生物滤池进、出水口COD、PH的影响第89-90页
   ·循环水系统日循环次数第90-93页
     ·不同循环次数下物理过滤前后水质状况第90-92页
     ·不同循环次数下生物过滤前后水质状况第92-93页
 3 讨论第93-100页
   ·评判养殖水质的主要指标第93-95页
   ·紫外线消毒装置位置第95-96页
   ·臭氧消毒装置位置及添加量第96-97页
   ·曝气生物滤池最佳气水比第97-98页
   ·循环水系统日循环次数第98-100页
 4 小结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4页
第四章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半滑舌鳎成鱼最佳放养密度的研究第104-124页
 摘要第104-10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5-107页
   ·实验设计与分组第105页
   ·养殖条件第105-106页
   ·饲料与日常管理第106页
   ·试验方法第106-107页
     ·水质监测第106页
     ·成活率、生长率、肥满度、生长激素(GH)含量的计算第106页
     ·食物转化率和饵料系数第106-107页
     ·红蛋白含量、溶菌酶活力、总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测定第107页
     ·性腺发育分期、卵黄蛋白源含量、17β-雌二醇含量的测定第107页
     ·体组成、脂肪酸、氨基酸的测定第107页
   ·数据处理第10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7-118页
   ·牛长适应性第107-112页
     ·成活率第107-108页
     ·生长率第108-109页
     ·饲料转化率和饵料系数第109-110页
     ·最终养殖密度和产值估算第110-111页
     ·肥满度第111页
     ·生长激素(GH)含量第111-112页
   ·生理适应性第112-114页
     ·血红蛋白含量第112页
     ·溶菌酶活力第112-113页
     ·总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第113-114页
   ·发育适应性第114-116页
     ·性腺发育第114-115页
     ·卵黄蛋白原第115页
     ·17β-雌二醇第115-116页
   ·肉质分析评价第116-118页
     ·肉质基本成分第116-117页
     ·氨基酸组成第117-118页
     ·脂肪酸组成第118页
 3 讨论第118-121页
   ·循化水养殖模式下半滑舌鳎的生长第118-119页
   ·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半滑舌鳎的生理第119-120页
   ·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半滑舌鳎的发育第120-121页
 4 小结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4页
第五章 半滑舌鳎流水养殖模式和循环水养殖模式经济效能与生态能值对比研究第124-142页
 摘要第124-12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5-127页
   ·实验设计第125-126页
   ·养殖条件第126页
   ·饲料与日常管理第126页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第126-127页
     ·经济效能分析第126页
     ·生态能值分析第126-1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7-137页
   ·经济效能分析第128-132页
     ·固定投资对比分析第128页
     ·两种养殖模式固定成本构成分析第128-129页
     ·生产成本对比分析第129页
     ·生产成本构成对比分析第129-130页
     ·生产成本对比分析折算表第130-131页
     ·年产值和利润对比分析第131页
     ·投资回收期和盈亏平衡点对比分析第131-132页
   ·生态能值分析第132-137页
     ·能值流程图第132-133页
     ·能值分析基础数据对比第133-134页
     ·两种养殖模式投入能值构成分析对比第134-135页
     ·两种养殖模式能值评价对比分析第135-136页
     ·两种养殖模式能值指标对比分析第136-137页
 3 讨论第137-139页
   ·两种养殖模式的经济效能第137页
   ·生态经济能值的作用第137-138页
   ·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可持续性第138-139页
 4 小结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2页
附录A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个人简历第145页
参与项目第145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APLs地下运移控制因素及监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养殖仿刺参对环境因子和病原的免疫应答及抗病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