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渤海OBS-2011深地震探测及深部构造成像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1 前言第14-24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OBS深地震探测简介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渤海地区深部构造研究现状第16-17页
     ·国内外OBS深部构造研究现状第17-21页
   ·渤海OBS深地震探测的难点第21-2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3-24页
2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第24-36页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第24-25页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单元划分第25-26页
   ·区域主要断裂特征第26-28页
   ·地球物理场特征第28-30页
     ·重力场特征第28-29页
     ·居里等温面特征第29-30页
   ·区域地壳结构分层第30-36页
     ·地壳厚度第30-31页
     ·结晶基底第31-32页
     ·构造层第32-36页
3 观测系统设计与野外数据采集第36-45页
   ·观测系统设计第36-37页
   ·野外数据采集第37-44页
     ·震源激发第37-41页
     ·OBS记录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基本情况第45-75页
   ·数据格式转换第45-49页
     ·Geopro OBS原始数据格式第45页
     ·Iggcas OBS SAC数据格式第45-46页
     ·标准SEGY生成第46-47页
     ·数据格式转换软件第47-49页
   ·数据预处理第49-58页
     ·SEGY文件读入第50-51页
     ·频谱分析和带通滤波第51-53页
     ·自动增益控制第53-54页
     ·折合显示第54-55页
     ·时间校正第55-58页
   ·OBS数据质量分析第58-63页
     ·不同气枪能量OBS道集对比第58-60页
     ·不同分量OBS道集的对比第60-62页
     ·不同型号OBS道集的对比第62-63页
   ·震相分析与识别第63-74页
     ·渤中凹陷南部震相分析第63-65页
     ·渤中凹陷中部震相分析第65-67页
     ·渤中凹陷北部震相分析第67-70页
     ·石臼陀凸起震相分析第70-73页
     ·主要震相偏移距范围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OBS共中心点叠加方法资料处理第75-100页
   ·OBS共中心点叠加法基本原理第75-76页
   ·广角反射波的动校正原理第76-78页
   ·OBS共反射叠加法处理流程第78-79页
   ·观测系统建立第79-84页
   ·叠前数据处理第84-89页
     ·预测反褶积第84-85页
     ·F-K滤波第85-87页
     ·FX反褶积第87-88页
     ·道切除第88-89页
   ·速度分析第89-97页
     ·莫霍面叠加速度估计第89-91页
     ·PMP震相的CMP范围第91-93页
     ·单次覆盖速度选择第93-94页
     ·多次覆盖速度选择第94-96页
     ·叠加速度曲线第96-97页
   ·叠加第97-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6 OBS层析成像资料处理第100-119页
   ·OBS层析成像基本原理第100-108页
     ·速度-深度模型定义第100-102页
     ·射线追踪第102-104页
     ·旅行时反演第104-106页
     ·OBS层析成像处理流程第106-108页
   ·2011年OBS测线震相对比第108-113页
   ·2011年OBS测线层析成像资料处理第113-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7 分析与讨论第119-127页
   ·共反射叠加法与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对比及认识第119-121页
   ·莫霍面形态与重力反演对比第121-122页
   ·高速层与岩浆活动讨论第122-123页
   ·莫霍面低速异常与居里等温面的对比第123-124页
   ·莫霍面隆起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第124-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8 结论第127-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个人简历第140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海洋平台模态参数识别技术研究
下一篇:NAPLs地下运移控制因素及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