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大跨度PC连续梁桥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0-12页 |
·大跨度PC连续梁桥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大跨度PC连续梁桥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大跨度PC连续梁桥存在的主要病害 | 第12-13页 |
·大跨度PC连续梁桥现阶段研究 | 第13-15页 |
·大跨度PC连续梁桥预应力损失研究 | 第13-14页 |
·大跨度PC连续梁桥持续下挠的现阶段研究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5-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大跨度PC连续梁桥运营期间预应力损失理论 | 第18-33页 |
·概述 | 第18页 |
·钢束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18-20页 |
·钢束松弛的特点 | 第18-19页 |
·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19-20页 |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20-25页 |
·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主要因素 | 第20-22页 |
·我国现行规范中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计算方法 | 第22-24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24-25页 |
·温度效应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25-32页 |
·箱梁温度场分析理论 | 第25-30页 |
·箱梁温度应力分析理论 | 第30-31页 |
·箱梁温度效应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大跨径PC连续梁桥结构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33-58页 |
·概述 | 第33页 |
·实桥概况 | 第33-35页 |
·工程资料 | 第33-34页 |
·主要技术标准 | 第34-35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材料参数的取值 | 第37-38页 |
·作用标准 | 第38-39页 |
·引起预应力损失因素的分析计算 | 第39-49页 |
·钢束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39-43页 |
·温度荷载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43-46页 |
·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46-49页 |
·预应力损失引起的长期挠度分析计算 | 第49-56页 |
·不同布置位置钢束预应力损失与长期挠度之间的关系 | 第50-52页 |
·不同主梁跨度与长期挠度之间的关系 | 第52-54页 |
·不同预应力损失模式与长期挠度之间的关系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行车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损失对长期挠度的影响分析 | 第58-73页 |
·概述 | 第58页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活载作用下分析研究 | 第58-62页 |
·行车荷载作用特点 | 第58-61页 |
·活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受力特性 | 第61-62页 |
·活载作用下长期挠度计算 | 第62-66页 |
·直接双线性法 | 第63页 |
·有效惯性矩法 | 第63-64页 |
·曲率积分法 | 第64-65页 |
·我国现行规范中的方法 | 第65-66页 |
·梁桥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66-71页 |
·行车荷载的选取 | 第66-67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大跨度PC连续梁桥加固分析 | 第73-84页 |
·概述 | 第73-74页 |
·体外预应力体系加固的主要控制过程及原则 | 第74-76页 |
·预应力筋的选择 | 第74页 |
·锚固体系的设计 | 第74-75页 |
·转向装置的设计 | 第75页 |
·增设体外预应力束基本原则 | 第75-76页 |
·大跨度PC连续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计算理论 | 第76-80页 |
·持久状态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第76-79页 |
·持久状态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 第79-80页 |
·大跨度PC连续梁桥加固实例 | 第80-82页 |
·桥梁病害现状及分析 | 第80-81页 |
·加固效果评价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