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三、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 | 第16-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篇章结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演进 | 第17-28页 |
第一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含义与特点 | 第17-19页 |
一、住房公积金含义 | 第17页 |
二、住房公积金特点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9-23页 |
一、试点阶段(1991—1993 年) | 第20页 |
二、初步建立阶段(1994--1998 年) | 第20-21页 |
三、全面推行阶段(1999 年—2003 年) | 第21-22页 |
四、完善发展阶段(2004—至今)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3-28页 |
一、住房公积金的决策机构 | 第23-24页 |
二、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机构 | 第24页 |
三、住房公积金的监管机构 | 第24-25页 |
四、住房公积金的缴存 | 第25-26页 |
五、住房公积金的使用 | 第26-27页 |
六、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41页 |
第一节 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28-35页 |
一、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28-29页 |
二、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虚置 | 第29-32页 |
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位不清 | 第32-33页 |
四、低存低贷损害中低收入者利益 | 第33-35页 |
第二节 住房公积金制度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一、监管制度不健全 | 第35-36页 |
二、内部监管薄弱 | 第36页 |
三、公积金信息透明度低 | 第36-37页 |
四、信息系统不统一 | 第37页 |
第三节 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一、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窄 | 第37-38页 |
二、超限缴存住房公积金 | 第38-39页 |
三、资金运用效益不高 | 第39页 |
四、违规发放个人贷款屡禁不止 | 第39-40页 |
五、信息系统安全存在隐患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国外住房金融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 第41-48页 |
第一节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 第41-43页 |
一、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二、中央公积金的资金运作 | 第42-43页 |
三、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优缺点 | 第43页 |
第二节 德国的合同住房储蓄制度 | 第43-45页 |
一、合同住房储蓄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43-44页 |
二、从事合同住房储蓄制度的金融机构 | 第44页 |
三、德国住房贷款的融资情况 | 第44-45页 |
四、合同住房储蓄的优缺点 | 第45页 |
第三节 韩国的国民住宅基金 | 第45-47页 |
一、国民住宅基金的基本情况 | 第45-46页 |
二、国民住宅基金的资金用途 | 第46页 |
三、国民住宅基金的优缺点 | 第46-47页 |
第四节 国外住房金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7-48页 |
一、住房金融制度要与本国实际情况相适应 | 第47页 |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47页 |
三、住房金融制度要向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倾斜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议 | 第48-56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 第48-49页 |
一、基本原则 | 第48页 |
二、基本思路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改进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设计 | 第49-51页 |
一、健全法规制度 | 第49-50页 |
二、改善管委会决策机制 | 第50页 |
三、明确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位 | 第50-51页 |
四、实行高存低贷利率政策 | 第51页 |
第三节 加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监管 | 第51-53页 |
一、加强外部监管机制 | 第51-52页 |
二、强化内部监督 | 第52页 |
三、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 | 第52-53页 |
四、建立行政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 第53页 |
第四节 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管理 | 第53-56页 |
一、扩大公积金覆盖面 | 第53页 |
二、严格控制缴存比例和基数 | 第53-54页 |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第54页 |
四、加强贷款管理 | 第54-55页 |
五、完善信息系统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