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步骤 | 第13-14页 |
·体例说明 | 第14-16页 |
2. 《汉语大词典》一至四卷所引佛教文献篇目及引词数目 | 第16-28页 |
·经藏 | 第16-19页 |
·宝积部 | 第16-17页 |
·般若部 | 第17页 |
·华严部 | 第17-18页 |
·涅盘部 | 第18页 |
·阿含部 | 第18-19页 |
·律藏 | 第19-20页 |
·律部 | 第19-20页 |
·论藏 | 第20-21页 |
·释经论部 | 第20页 |
·宗经论 | 第20页 |
·附疑伪目 | 第20-21页 |
·密藏 | 第21-22页 |
·金刚顶部 | 第21页 |
·胎藏部 | 第21页 |
·杂咒部 | 第21页 |
·附疑伪目 | 第21-22页 |
·撰述 | 第22-28页 |
·章疏部 | 第22-23页 |
·论著部 | 第23-24页 |
·语录部 | 第24页 |
·纂集部 | 第24-25页 |
·史传部 | 第25-26页 |
·音义部 | 第26页 |
·杂撰部 | 第26-28页 |
3. 《汉语大词典》一至四卷引佛教文献书证研究 | 第28-127页 |
·经藏 | 第28-57页 |
·宝积部 | 第28-35页 |
1. 大宝积经 | 第28页 |
2. 无量寿经 | 第28-29页 |
3. 楞伽经 | 第29-31页 |
4.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 第31-32页 |
5. 不退转法轮经 | 第32页 |
6. 维摩诘经 | 第32-35页 |
7. 持世经 | 第35页 |
·般若部 | 第35-39页 |
8.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道行般若经 | 第35-36页 |
9. 佛母出生法藏般若波罗密多经 | 第36页 |
10. 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 | 第36-38页 |
11. 观佛三昧经 | 第38-39页 |
·华严部 | 第39-43页 |
12. 华严经 | 第39-43页 |
13. 观无量寿经 | 第43页 |
·涅槃部 | 第43-53页 |
14. 大般涅槃经 | 第43-47页 |
15. 佛遗教经 | 第47-48页 |
16. 金光明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 第48-49页 |
17. 妙法莲华经 | 第49-53页 |
·阿含部 | 第53-57页 |
18. 杂阿含经 | 第53页 |
19. 长阿含经 | 第53-54页 |
20. 增一阿含经 | 第54页 |
21. 法句经 | 第54-55页 |
22. 四十二章经 | 第55-57页 |
23. 正法念出经 | 第57页 |
·律藏 | 第57-65页 |
·律部 | 第57-65页 |
24. 菩萨善戒经 | 第57页 |
25. 文殊师利问经 | 第57页 |
26. 生经 | 第57-58页 |
27. 大方便报恩经 | 第58页 |
28. 过去现在因果经 | 第58页 |
29. 佛本行集经 | 第58-59页 |
30. 杂宝藏经 | 第59页 |
31. 百喻经 | 第59-65页 |
·论藏 | 第65-73页 |
·释经论部 | 第65-67页 |
32. 佛地经论 | 第65页 |
33. 大智度论 | 第65-67页 |
·宗经论 | 第67-70页 |
34.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 | 第67-68页 |
35. 俱舍论 | 第68-70页 |
·附疑伪目 | 第70-73页 |
36. 大方广园觉修多罗了义经 | 第70-71页 |
37. 地藏经 | 第71页 |
38. 梵网经 | 第71-72页 |
39. 大乘起信论 | 第72-73页 |
·密藏 | 第73-78页 |
·胎藏部 | 第73-74页 |
40.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第73-74页 |
·附疑伪目 | 第74-78页 |
41. 楞严经 | 第74-77页 |
42. 仁王经 | 第77-78页 |
·撰述 | 第78-127页 |
·章疏部 | 第78-82页 |
43. 华严经探玄记 | 第78页 |
44. 华严经疏 | 第78页 |
45. 观无量寿经疏 | 第78-79页 |
46. 华经玄义 | 第79页 |
47. 法华经玄赞 | 第79-80页 |
48. 法华经文句 | 第80页 |
49. 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 | 第80页 |
50. 唯识二十论述记 | 第80页 |
51. 大日经疏 | 第80-81页 |
52. 大乘义章、大乘大义章 | 第81-82页 |
·论著部 | 第82-91页 |
53. 四教义 | 第82页 |
54. 摩诃止观 | 第82-83页 |
55. 万善同归集 | 第83页 |
56. 坛经 | 第83-89页 |
57. 古尊宿语录 | 第89-91页 |
·纂集部 | 第91-95页 |
58. 弘明集 | 第91-93页 |
59. 法苑珠林 | 第93页 |
60. 南海寄归内法传 | 第93页 |
61. 大宋僧史略 | 第93-94页 |
62. 释氏要览 | 第94-95页 |
·史传部 | 第95-122页 |
63. 国清百录 | 第95页 |
64.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 第95页 |
65. 景德传灯录 | 第95-104页 |
66. 五灯会元 | 第104-109页 |
67. 佛国记 | 第109-110页 |
68. 大唐西域记 | 第110-120页 |
69.洛阳伽蓝记 | 第120-122页 |
·音义部 | 第122-126页 |
70. 一切经音义(玄应、慧琳、希麟) | 第122-125页 |
71.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 | 第125页 |
72. 翻译名义集 | 第125-126页 |
·杂撰部 | 第126-127页 |
73. 辩正论 | 第126-127页 |
4. 结语 | 第127-136页 |
·《汉语大词典》一至四卷佛教文献书证问题类型 | 第127-131页 |
·书证失误 | 第127-128页 |
·书证纰漏 | 第128-129页 |
·释义疏失 | 第129-131页 |
·书证省略 | 第131页 |
·书证引用疏误 | 第131页 |
·佛教文献在当今汉语辞书编纂中的价值 | 第131-132页 |
·本文的难点和不足 | 第132-134页 |
·关于《大词典》修订的一些想法 | 第134-136页 |
附录一 《法华经》词条总表 | 第136-138页 |
附录二 大藏经目录与版本介绍 | 第138-144页 |
附录三 校注词条索引 | 第144-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