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缩写 | 第17-18页 |
前言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40页 |
·植物C_4光合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C_4途径的发现及优势 | 第19-20页 |
·C_4植物叶片的结构及进化 | 第20-22页 |
·C_4植物叶片光合途径的发育 | 第22-24页 |
·C_4-PEPC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PEPC的功能和活性调节 | 第24页 |
·C_4-PEPC基因及其在C_4植物中的表达 | 第24-25页 |
·C_4-PEPC基因的进化 | 第25-26页 |
·PEPC突变体的研究 | 第26页 |
·植物的苹果酸代谢研究进展 | 第26-36页 |
·苹果酸的化学结构、存在形式及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 第26-28页 |
·苹果酸在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 第28-33页 |
·苹果酸的跨膜转运 | 第33-35页 |
·苹果酸对植物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5-36页 |
·植物光合途径的改造及效应 | 第36-39页 |
·C_4-PEPC基因转入C_3植物 | 第36-37页 |
·NADP-MDH基因转入C_3植物 | 第37页 |
·NADP-ME基因转入C_3植物 | 第37页 |
·PPDK基因转入C_3植物 | 第37-39页 |
·本论文的研究设想 | 第39-40页 |
第二章 玉米第1叶和第5叶的苹果酸含量、PEPC活性和解剖结构 | 第40-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材料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玉米第5位叶片不同部位的花环结构 | 第43-45页 |
·玉米第1和5位叶片不同部位的亚显微C_4光合结构比较 | 第45-48页 |
·玉米第1叶和第5叶不同部位叶片苹果酸含量的变化 | 第48页 |
·玉米第1叶和第5叶不同部位光合酶活性的变化 | 第48-50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50-53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外源苹果酸对植物离体叶圆片光反应的效应 | 第53-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材料和苹果酸处理 | 第53页 |
·方法 | 第53-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烟草和玉米叶片Fo,Fm和Fv/Fm对苹果酸的响应 | 第54-55页 |
·烟草和玉米叶圆片PSⅡ比活性对苹果酸的响应 | 第55-57页 |
·烟草和玉米叶圆片W_K对苹果酸的响应 | 第57-58页 |
·烟草和玉米叶圆片PSⅡ放氧活性对苹果酸的响应 | 第58-59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59-62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玉米PEPC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2-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植物材料、菌株和载体 | 第62页 |
·方法 | 第62-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0页 |
·玉米C_4型PEPC全长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 | 第64-67页 |
·C_4-PEPC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7-68页 |
·玉米C_4型PEPC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8-70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70-72页 |
·讨论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玉米C_4型PEPC基因转化北方粳型超级稻 | 第72-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6页 |
·材料 | 第72页 |
·方法 | 第72-7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6-84页 |
·北方粳型超级稻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76-79页 |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PEPC基因转化北方粳型超级稻 | 第79-84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84-86页 |
·讨论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根系饲喂苹果酸对水稻光合作用效应的研究 | 第86-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6-87页 |
·材料和苹果酸处理 | 第86页 |
·方法 | 第86-8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7-92页 |
·外施苹果酸对野生型水稻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87-88页 |
·转PEPC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 第88-90页 |
·外施苹果酸和转PEPC基因对水稻放氧速率的影响 | 第90-91页 |
·外施苹果酸和转PEPC基因对水稻内源苹果酸含量、C_4光合酶活性和NADPH/NADP | 第91页 |
比值的影响 | 第91-92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92-95页 |
·讨论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第七章 C_4-PEPC基因RNAI载体构建 | 第95-10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6页 |
·材料 | 第95页 |
·方法 | 第95-9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6-99页 |
·正、反向片段的PCR扩增 | 第96-97页 |
·RNAi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97-98页 |
·农杆菌中表达载体的菌落PCR鉴定 | 第98-99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99-101页 |
·讨论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第八章 讨论和结论 | 第101-105页 |
·讨论 | 第101-104页 |
·PEPC和苹果酸与C_4植物光合途径发育的关系 | 第101页 |
·C_4-PEPC基因在植物光合途径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 第101-103页 |
·玉米C_4-PEPC基因的克隆、载体构建和转入北方粳型超级稻 | 第103页 |
·C_4-PEPC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 | 第10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9页 |
附图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