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图索引 | 第8-10页 |
| 表索引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摘要 | 第13-15页 |
| 1 引言 | 第15-24页 |
| ·地震预测前兆特征与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利用重力与统计学方法进行地震预测 | 第18-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2 基于重力方法与统计学方法的地震预测理论 | 第24-34页 |
| ·与地震预测相关的重力场变化理论 | 第25-30页 |
| ·孕震过程中地壳形变、密度变化等引起的重力变化相关理论 | 第25页 |
| ·膨胀变形及其引起的重力效应 | 第25-26页 |
| ·物质运移假说 | 第26-27页 |
| ·修正联合膨胀模型 | 第27-30页 |
| ·地震预测统计学方法 | 第30-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震前重力变化分析 | 第34-65页 |
| ·基于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的震前重力变化 | 第34-55页 |
| ·GRACE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41页 |
| ·智利大地震前GRACE重力场变化 | 第41-48页 |
| ·日本大地震前GRACE重力场变化 | 第48-55页 |
| ·基于地面重力测量结果的震前重力变化 | 第55-63页 |
| ·地面重力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 第55-57页 |
| ·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 第57-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4 地震高风险区域统计预测模型的计算与改进 | 第65-81页 |
| ·Gutenberg-Richter关系及其相关参数计算 | 第66-72页 |
| ·地震记录预处理 | 第67-71页 |
| ·G-R关系的参数估算 | 第71-72页 |
| ·PSHA震率模型的改进计算 | 第72-78页 |
| ·改进模型与原始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5 地震高风险区域的预测与检验 | 第81-99页 |
| ·地震高风险区域的模拟预测 | 第81-87页 |
| ·重力变化等值线图的绘制与零变化线的识别 | 第81-82页 |
| ·高风险断层的识别与筛选 | 第82-84页 |
| ·高风险段断层区域的二次筛选 | 第84-85页 |
| ·确定最终警报区域 | 第85-87页 |
| ·预测结果的检验评估 | 第87-98页 |
| ·模拟预测结果的常规检验(Conventional Method) | 第89-92页 |
| ·模拟预测结果的G-S检验(Gambling Score Test) | 第92-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6 基于GIS地震风险预测与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99-116页 |
| ·GIS应用于地震风险预测研究 | 第99页 |
| ·ArcGIS Engine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简介 | 第99-103页 |
| ·ArcGIS Engine的特点 | 第100-101页 |
| ·ArcGIS Engine的类库结构 | 第101-103页 |
| ·软件总体设计与实现 | 第103-112页 |
| ·软件所包含的相关数据 | 第103-104页 |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104-110页 |
| ·软件开发关键技术 | 第110-112页 |
| ·系统应用实例——特定区域高风险断层的提取 | 第112-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 ·主要工作与成果 | 第116-117页 |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17-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28-129页 |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