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5页 |
第一章 导论 关注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以文化的视角 | 第15-80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第15-23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5-2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23-39页 |
一、关于课程的文化研究 | 第23-26页 |
二、关于音乐教育的文化角度研究 | 第26-31页 |
三、中国钢琴课程与教学的文化研究 | 第31-39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9-64页 |
一、国际课程研究背景 | 第39-43页 |
二、文化学与音乐人类学研究背景 | 第43-47页 |
三、音乐教育哲学 | 第47-64页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64-80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64-74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思路 | 第74-78页 |
三、研究视角、方法及意欲创新之处 | 第78-80页 |
第二章 中国钢琴课程的本土化历程 | 第80-135页 |
第一节 萌芽与探索 钢琴的传入与中国早期的钢琴课程 | 第80-87页 |
一、钢琴乐器在中国的初现与传播(1840以前) | 第80-82页 |
二、中国早期的钢琴课程(1840年-1949年) | 第82-85页 |
三、中国早期的钢琴教材与教学法 | 第85-87页 |
第二节 发展与停滞 建国后的钢琴课程(1949-1978) | 第87-99页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钢琴课程的发展与停滞 | 第87-90页 |
二、学习苏联钢琴课程与教学模式 | 第90-92页 |
三、中国社会音乐教育儿童钢琴教材的民族化探索 | 第92-99页 |
第三节 振兴与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1979年-21世纪10年代) | 第99-135页 |
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业余钢琴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 第99-102页 |
二、钢琴考级活动的普及与发展 | 第102-105页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儿童钢琴教材文化解析与比较 | 第105-135页 |
第三章 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原理概论 | 第135-175页 |
第一节 音乐文化与钢琴课程的关系 | 第135-146页 |
一、音乐与文化 | 第136-141页 |
二、钢琴与音乐文化 | 第141-144页 |
三、钢琴课程与音乐文化的传承 | 第144-146页 |
第二节 钢琴课程的文化品性 | 第146-159页 |
一、钢琴课程的“人文性” | 第146-151页 |
二、钢琴课程的“审美性” | 第151-156页 |
三、钢琴课程的“实践性” | 第156-159页 |
第三节 钢琴课程的文化功能 | 第159-167页 |
一、钢琴课程生成和积淀音乐文化 | 第160页 |
二、钢琴课程传递与传播音乐文化 | 第160-162页 |
三、钢琴课程选择音乐文化 | 第162-163页 |
四、钢琴课程创造音乐文化 | 第163-165页 |
五、钢琴课程促进音乐文化交往、和谐社会 | 第165-167页 |
第四节 钢琴课程的文化旨趣 | 第167-175页 |
一、培养有“音乐素养”的“文化人” | 第167-170页 |
二、培养有音乐创造力的人 | 第170-175页 |
第四章 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批判 | 第175-205页 |
第一节 钢琴课程目标的文化批判 | 第175-181页 |
一、钢琴课程目标的“工艺学模式” | 第175-178页 |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遮蔽 | 第178-181页 |
第二节 钢琴课程内容的文化批判 | 第181-190页 |
一、钢琴课程内容片面单一 | 第181-184页 |
二、钢琴课程内容音乐文化精神的缺失 | 第184-190页 |
第三节 钢琴课程教学的文化批判 | 第190-194页 |
一、定量记谱为中心的钢琴教学导致音乐创造能力的萎缩和衰退 | 第190-192页 |
二、钢琴课程教学脱离儿童生活世界 | 第192-194页 |
第四节 钢琴课程评价的文化批判 | 第194-200页 |
一、以考级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课程文化对“人”的忽视 | 第195-197页 |
二、应试教育下钢琴课程的文化创造力衰竭 | 第197-200页 |
第五节 钢琴课程体制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 第200-205页 |
第五章 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理念的文化建构 | 第205-236页 |
第一节 “主体性”钢琴课程理念文化建构 | 第205-217页 |
一、儿童在钢琴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 第205-208页 |
二、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钢琴教学原则 | 第208-210页 |
三、“激趣”——钢琴课程的内在价值 | 第210-217页 |
第二节 “综合性”钢琴课程理念文化建构 | 第217-227页 |
一、雷默“综合性”音乐课程观及其启示 | 第218-223页 |
二、“综合性”钢琴课程理念的文化内涵 | 第223-227页 |
第三节 “创造性”钢琴课程理念文化建构 | 第227-236页 |
一、发展钢琴即兴编创能力提升音乐“创造性” | 第227-229页 |
二、世界著名音乐教学法“创造性”教学理念及其启示 | 第229-236页 |
第六章 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文化建构 | 第236-304页 |
第一节 钢琴课程目标文化建构 | 第236-259页 |
一、钢琴课程的三维目标文化构建 | 第236-243页 |
二、钢琴课程音乐能力目标建构 | 第243-248页 |
三、钢琴课程目标与儿童音乐能力发展 | 第248-259页 |
第二节 钢琴课程内容文化建构 | 第259-279页 |
一、听觉感知与欣赏 | 第261-262页 |
二、钢琴弹奏技巧与识读乐谱 | 第262-266页 |
三、钢琴即兴编创内容 | 第266-271页 |
四、乐曲阐释与多样性音乐文化 | 第271-279页 |
第三节 钢琴课程教学的文化建构 | 第279-304页 |
一、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钢琴教学 | 第279-288页 |
二、“综合性”钢琴教学的实施 | 第288-299页 |
三、钢琴即兴编创教学策略 | 第299-304页 |
结语 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人文回归” | 第304-308页 |
参考文献 | 第308-325页 |
附录 | 第325-326页 |
后记 | 第326-3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