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及分析
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悬架的分类 | 第15-20页 |
·被动悬架 | 第15-16页 |
·半主动悬架 | 第16-18页 |
·主动悬架 | 第18-19页 |
·其他形式悬架分类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页 |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2章 控制对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25-32页 |
·控制对象研究 | 第25-26页 |
·车身行驶姿态控制 | 第25页 |
·汽车行驶车速及路面感应控制 | 第25页 |
·车身行驶高度控制 | 第25-26页 |
·控制策略研究 | 第26-28页 |
·天棚阻尼器控制 | 第26页 |
·自适应控制 | 第26-27页 |
·鲁棒控制 | 第27页 |
·预瞄控制 | 第27页 |
·最优控制 | 第27页 |
·反馈控制 | 第27-28页 |
·随机最优控制 | 第28页 |
·模糊PID控制策略选择 | 第28页 |
·车辆主动悬架物理模型建立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建立汽车主动悬架数学模型 | 第32-40页 |
·建立路面随机输入模型 | 第32-35页 |
·路面的频域模型 | 第32-33页 |
·路面的时域模型 | 第33-35页 |
·四分之一车体的主动悬架力学模型 | 第35-38页 |
·悬架性能评价标准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主动悬架控制理论研究 | 第40-53页 |
·PID控制理论 | 第40-42页 |
·PID控制原理 | 第40-41页 |
·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41-42页 |
·模糊控制理论 | 第42-44页 |
·模糊控制的特点 | 第42页 |
·模糊控制原理 | 第42-44页 |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44-52页 |
·输入输出量的模糊化 | 第45页 |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45-50页 |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 | 第50页 |
·控制规则库的模糊推理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仿真模型建立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53-62页 |
·仿真环境简介 | 第53页 |
·MATLAB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53-54页 |
·仿真控制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确定仿真振动频率与周期 | 第55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悬架动挠度比较 | 第56-57页 |
·车轮相对动载荷比较 | 第57-58页 |
·悬架动行程比较 | 第58-60页 |
·车身垂直加速度比较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1. 研究工作 | 第62-63页 |
2.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