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2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3页 |
·焦虑障碍 | 第10页 |
·演讲焦虑 | 第10-11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 | 第11页 |
·条件性情绪反应 | 第11-12页 |
·情感组织者 | 第12-13页 |
·程序性知识 | 第13页 |
·暗示学习技术 | 第13页 |
·演讲焦虑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演讲焦虑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 第14-16页 |
·演讲焦虑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 第14-15页 |
·演讲焦虑形成的环境因素 | 第15页 |
·演讲焦虑形成的心理学因素 | 第15-16页 |
·演讲焦虑的表现 | 第16-17页 |
·演讲焦虑的治疗其效果的研究 | 第17-18页 |
·演讲焦虑的药物治疗其效果的研究 | 第17页 |
·演讲焦虑的心理治疗及其效果的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 第18-21页 |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假设 | 第19-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36页 |
·被试 | 第21-25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被试基本资料 | 第21-22页 |
·被试症状相关资料 | 第22-25页 |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RCS) | 第25页 |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第25页 |
·主观满意度等级表 | 第25-26页 |
·自我表现评定量表 | 第26页 |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登记表 | 第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6页 |
·评估 | 第26-28页 |
·量表诊断 | 第26-27页 |
·评估结果 | 第27-28页 |
·研究设计 | 第28页 |
·实验时间 | 第28页 |
·实验设计 | 第28页 |
·研究程序 | 第28-29页 |
·基线观察阶段 | 第28页 |
·技术干预阶段 | 第28-29页 |
·追踪回访阶段 | 第29页 |
·临床干预 | 第29-36页 |
·认知调整 | 第29-31页 |
·放松训练 | 第31-34页 |
·愈后防复发指导 | 第34-36页 |
3 结果 | 第36-51页 |
·被试干预前、干预后和回访时 PRCS 的测试结果 | 第36-37页 |
·被试干预前、干预后和回访时 SCL-90 的测试结果 | 第37-41页 |
·自我表现评定量表结果 | 第41-42页 |
·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所有项目上前后测的 W 检验结果 | 第42页 |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演讲焦虑症状在多基线图中的变化 | 第42-51页 |
4 讨论 | 第51-55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演讲焦虑治疗效果的讨论 | 第51-52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对演讲焦虑治疗效果影响的讨论 | 第52-54页 |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第54-55页 |
·本研究的创新 | 第54页 |
·本研究的局限 | 第54页 |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A 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 | 第59-61页 |
附录 B 症状自评量表 | 第61-64页 |
附录 C 主观满意度等级表 | 第64-65页 |
附录 D 自我表现评定表 | 第65-66页 |
附录 E 来访者登记表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