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男子形象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本课题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 第9页 |
二、目前学界研究的现状 | 第9-12页 |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作者创作心态论 | 第14-20页 |
一、对搜新猎奇狐鬼故事的雅好 | 第14-15页 |
二、对黑暗腐败社会现实的愤懑 | 第15-16页 |
三、对辛酸苦闷科场失意的排解 | 第16-18页 |
四、对落寞孤苦坐馆生活的慰藉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男子形象分类研究 | 第20-40页 |
一、情感层面 | 第20-26页 |
(一)情痴形象系列 | 第20-23页 |
(二)朋友形象系列 | 第23-24页 |
(三)兄弟形象系列 | 第24-26页 |
二、道德层面 | 第26-31页 |
(一)任侠形象系列 | 第26-28页 |
(二)清官形象系列 | 第28-30页 |
(三)孝子形象系列 | 第30-31页 |
三、人格层面 | 第31-34页 |
(一)智勇双全的男人形象 | 第31-32页 |
(二)率性狂放的男人形象 | 第32-33页 |
(三)慷慨诚朴的男人形象 | 第33-34页 |
四、人生理想层面 | 第34-40页 |
(一)儒生形象系列 | 第34-36页 |
(二)商人形象系列 | 第36-38页 |
(三)僧侣形象系列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从男子形象看《聊斋志异》的思想文化内涵 | 第40-55页 |
一、世风 | 第40-44页 |
(一)批判封建统治的黑暗 | 第40-42页 |
(二)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 | 第42-44页 |
二、士风 | 第44-49页 |
(一)对科举的痴迷与怨憎 | 第44-47页 |
(二)对士林文化的新思考 | 第47-49页 |
三、民风 | 第49-55页 |
(一)婚恋观念的进步 | 第49-52页 |
(二)对笔下人物美德、情操的赞颂 | 第52-55页 |
第五章 男子形象的塑造方法 | 第55-64页 |
一、以皴染法凸显人物思想性格 | 第55-57页 |
二、运用想象艺术塑造男人形象 | 第57-59页 |
(一)虚幻情节中突出人物性格 | 第57-58页 |
(二)奇特细节中刻画人物个性 | 第58-59页 |
三、以丰富的语言突出人物个性 | 第59-64页 |
(一)身份化的人物语言 | 第59-61页 |
(二)简洁语言中揭示人物复杂心理 | 第61-62页 |
(三)运用口语、俗语突出人物个性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注释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