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二、 目前学界研究的现状 | 第10-14页 |
三、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李汝珍的文化心态 | 第16-26页 |
一、 李汝珍文化心态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6-19页 |
(一) 板浦赋予的地域情怀 | 第16-18页 |
(二) 清代朴学的时代烙印 | 第18-19页 |
二、 李汝珍的文化心态和学术思想 | 第19-26页 |
(一) 崇儒反理 | 第19-21页 |
(二) 实事求是 | 第21-26页 |
第三章 《镜花缘》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第26-35页 |
一、 对仕风的批判 | 第26-29页 |
二、 对士风的批判 | 第29-30页 |
三、 对民风的批判 | 第30-35页 |
第四章 《镜花缘》与传统文化管窥 | 第35-43页 |
一、 理学钳制之际绘一支德才兼备的女军 | 第35-37页 |
二、 光怪陆离背后谱一曲忠孝节义的赞歌 | 第37-43页 |
(一) 君为臣纲之“忠” | 第37-39页 |
(二) 父为子纲之“孝” | 第39-40页 |
(三) 夫为妻纲之“节” | 第40-41页 |
(四) 以德报德之“义” | 第41-43页 |
第五章 《镜花缘》的讽刺艺术 | 第43-60页 |
一、 讽刺在《镜花缘》海外诸国中的具现 | 第43-51页 |
(一) 形成强烈对比的国家 | 第44-46页 |
(二) 赋予作者想象的国家 | 第46-47页 |
(三) 其他类型的国家 | 第47-51页 |
二、 讽刺在《镜花缘》人物形象上的体现 | 第51-55页 |
(一) 从武则天形象看讽刺艺术 | 第52-53页 |
(二) 从林之洋形象看讽刺艺术 | 第53-54页 |
(三) 从多九公形象看讽刺艺术 | 第54-55页 |
三、 《镜花缘》的讽刺艺术与幽默、机智、荒诞的关系 | 第55-60页 |
(一) 讽刺与幽默的关系 | 第55-57页 |
(二) 讽刺与机智的关系 | 第57-58页 |
(三) 讽刺与荒诞的关系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注释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