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不同水直播栽培方式生产力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 研究背景第11页
 2 国内外直播水稻生产发展现状第11-13页
   ·国外水稻直播及直播方式的发展状况第11-12页
   ·我国水稻直播及直播方式的发展第12-13页
 3 直播稻高产栽培方式研究进展第13-17页
   ·直播方式的分类第13-14页
   ·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直播品种的选育第14页
     ·合理的直播播期第14-15页
     ·合理的播种量和播种密度第15页
     ·合理的肥水管理第15-16页
     ·倒伏研究第16页
   ·不同直播方式高产栽培技术的展望第16-17页
 4 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第17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页
   ·研究的内容第17页
 参考文献第17-21页
第二章 不同水直播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第21-33页
 0 引言第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3页
   ·试验材料第21页
   ·试验设计第21-22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22页
   ·数据计算与统计方法第22-2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3-30页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3-24页
   ·不同直播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第24-25页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齐穗期群体冠层透光率的影响第25-26页
   ·不同直播方式水稻叶型特征第26-27页
   ·不同直播方式水稻群体分蘖特征第27-28页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物质生产的影响第28-30页
     ·不同直播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29页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生育后期茎鞘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特征第29-3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0-31页
   ·不同直播方式与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第30-31页
   ·不同直播方式与水稻高产途径第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第三章 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第33-47页
 0 引言第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试验材料第33-34页
   ·试验设计第34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34页
   ·数据计算与统计方法第34-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43页
   ·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分蘗发生的叶位及发生率特点第35-36页
   ·不同直播方式水稻分蘖成穗叶位及成穗率的差异第36-37页
   ·不同直播方式水稻群体基蘖动态特点第37页
   ·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分蘖成穗及其高产利用第37-38页
   ·不同直播方式水稻各叶位分蘖穗穗部性状第38-4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3-45页
   ·不同直播方式水稻分蘖发生和成穗第43-44页
   ·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分蘖和产量第44-45页
   ·直播稻分蘖特性与生产应用第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第四章 不同水直播方式对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第47-56页
 0 引言第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试验材料第47-48页
   ·试验设计第48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48页
   ·数据计算与统计方法第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53页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基部节间抗折力和倒伏指数的影响第48-49页
   ·不同直播方式水稻的茎秆形态特征第49-50页
   ·不同直播方式水稻的茎秆径长、茎鞘干重等茎秆性状第50-52页
   ·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倒伏特性与主要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第52-5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3页
   ·不同水直播稻方式与水稻抗倒伏能力第53页
   ·水稻不同直播方式与抗倒伏途径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第五章 不同水直播方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第56-63页
 0 引言第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试验材料第56页
   ·试验设计第56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56-57页
   ·数据计算与统计方法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不同水直播方式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第57-59页
     ·对加工品质的影响第57页
     ·对外观品质的影响第57-58页
     ·对蒸煮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第58-59页
   ·不同直播方式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第59-6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6页
 1 主要结论第63-64页
   ·不同水直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第63页
   ·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分蘖与成穗特点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第63-64页
   ·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特点第64页
   ·不同水直播方式对直播稻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第64页
 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64-65页
 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下一篇: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对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