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0-19页
   ·超级稻概念与发展第10-11页
   ·根系形态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第11-12页
     ·根系分布第11页
     ·根系生物量第11-12页
   ·根系生理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第12-13页
     ·根系活力第12-13页
     ·根源激素第13页
   ·根尖细胞超微结构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第13-14页
   ·养分对根系的影响第14-16页
     ·氮素对根系的影响第14-15页
     ·磷素对根系的影响第15页
     ·钾素对根系的影响第15-16页
   ·存在问题和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意义第16-19页
     ·存在问题第16-17页
     ·本研究主要内容第17页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页
     ·本研究的学术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5页
   ·试验一 超级稻主要生育期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第19-22页
     ·试验材料与栽培概况第19页
     ·根系与地上部干物质重以及叶面积的测定第19页
     ·根长与根直径的测定第19页
     ·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与光合速率的测定第19页
     ·根系激素的测定第19-21页
     ·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第21-22页
     ·考种与计产第22页
   ·试验二 灌浆期不同磷、钾水平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第22-23页
     ·试验材料与栽培概况第22页
     ·处理设置第22页
     ·根系与地上部干物质重的测定第22页
     ·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光合速率的测定第22页
     ·剑叶膜质过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22-23页
     ·根系激素的测定第23页
     ·考种与计产第23页
   ·试验三 全生育期不同氮肥处理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第23-24页
     ·试验材料与栽培概况第23页
     ·处理设置第23页
     ·根系与地上部干物质重的测定第23页
     ·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以及光合速率的测定第23页
     ·根系激素的测定第23-24页
     ·考种与计产第24页
   ·数据分析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52页
   ·试验一 超级稻主要生育期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第25-35页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第25页
     ·叶面积指数第25-26页
     ·根长与根直径第26-27页
     ·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第27-28页
     ·根干重、地上部干物质重与根-冠比第28-29页
     ·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第29-30页
     ·根系氧化力第30页
     ·叶片光合特性第30-31页
     ·根系激素第31-32页
     ·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第32-33页
     ·根系形态与产量的关系第33-35页
   ·试验二 灌浆期不同磷、钾水平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第35-44页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第35页
     ·叶片光合特性第35-36页
     ·剑叶膜质过氧化氢酶活性第36-37页
     ·根系氧化力第37页
     ·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第37页
     ·根干重、地上部干物质重与根-冠比第37页
     ·根系中Z+ZR的含量第37-44页
   ·试验三 全生育期不同氮肥处理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第44-52页
     ·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第44-45页
     ·叶片光合特性第45-46页
     ·根系氧化力与根系中Z+ZR含量第46-48页
     ·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第48-49页
     ·根干重、地上部干物质重与根-冠比第49-52页
4 讨论与结论第52-57页
   ·讨论第52-55页
     ·关于超级稻主要生育期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第52-53页
     ·关于灌浆期不同磷、钾水平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第53-55页
     ·关于全生育期不同氮肥处理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第55页
   ·结论第55-57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55-56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56页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条纹病毒NSvc2-N与NSvc2-C蛋白互作的研究
下一篇:水稻不同水直播栽培方式生产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