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慈善事业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慈善事业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市场失灵理论 | 第14-15页 |
二、政府失灵理论 | 第15页 |
三、第三部门理论 | 第15-16页 |
四、公民社会理论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慈善事业概念界定及其民间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25页 |
第一节 慈善事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一、慈善与公益 | 第18页 |
二、慈善组织与公益组织 | 第18-19页 |
三、慈善事业与公益事业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我国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的背景 | 第20-22页 |
一、历史背景 | 第20-21页 |
二、社会背景 | 第21页 |
三、政治背景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我国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的意义 | 第22-25页 |
一、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慈善意识 | 第22-23页 |
二、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有利于完善政府工作职能 | 第23-24页 |
三、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我国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一、慈善组织数量不断增加 | 第25-26页 |
二、慈善捐赠形式不断创新 | 第26-27页 |
三、慈善救助范围不断扩大 | 第27页 |
第二节 我国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0页 |
一、从运作动力的角度来看——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 | 第28-29页 |
二、从运作对象的角度来看——慈善资源分配不合理 | 第29页 |
三、从运作流程的角度来看——慈善运作缺乏法制监管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影响我国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一、政治因素 | 第30-31页 |
二、经济因素 | 第31页 |
三、文化因素 | 第31-32页 |
四、法制因素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国外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国外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及模式分析 | 第33-34页 |
一、美国慈善事业发展模式——民间主导型 | 第33页 |
二、英国慈善事业发展模式——政府-民间合作伙伴型 | 第33-34页 |
三、新加坡慈善事业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型 | 第34页 |
第二节 国外善事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9页 |
一、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 第35-36页 |
二、英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 第36-38页 |
三、新加坡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促进我国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的对策 | 第39-52页 |
第一节 科学界定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一、重新定位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 | 第39页 |
二、改进慈善组织的注册和管理方式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培育良好的慈善文化和法制环境 | 第40-43页 |
一、大力推广慈善文化 | 第40-41页 |
二、加快慈善立法进程 | 第41-42页 |
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 | 第43-45页 |
一、建设职业化的人才队伍 | 第43-44页 |
二、建设梯队化的慈善组织 | 第44-45页 |
第四节 提高慈善资源的募集、分配和管理能力 | 第45-48页 |
一、扩大慈善资金的募集范围 | 第45-46页 |
二、鼓励慈善资源的合理分配 | 第46-47页 |
三、提高慈善组织的信息透明度 | 第47-48页 |
第五节 健全慈善事业的监管体系和评估机制 | 第48-52页 |
一、构建公平公正的监管体系 | 第48-49页 |
二、引入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