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归纳总结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创新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联性 | 第17-25页 |
·财产的概念和财产权的重要性 | 第17页 |
·财产的概念 | 第17页 |
·财产权的界定 | 第17页 |
·财产性收入的界定 | 第17-18页 |
·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性质及来源 | 第18-19页 |
·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性质 | 第18页 |
·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 | 第18-19页 |
·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 第19-22页 |
·农民财产性收入绝对值较低,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过小 | 第19-20页 |
·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 | 第20页 |
·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过于单一 | 第20-21页 |
·农民对财产性收入情况缺乏控制力 | 第21-22页 |
·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必要性 | 第22页 |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 | 第22-25页 |
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 第25-33页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界定和权利流转 | 第25-26页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界定及特点 | 第25-26页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 | 第26页 |
·宅基地的概念及特征 | 第26-27页 |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三性”分析 | 第27-30页 |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合法性 | 第27-28页 |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合理性 | 第28-29页 |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 | 第30-33页 |
4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形式 | 第33-63页 |
·宅基地确权 | 第33-34页 |
·宅基地确权的含义 | 第33页 |
·宅基地确权的现状 | 第33页 |
·宅基地确权的实质 | 第33-34页 |
·宅基地确权的重要性 | 第34页 |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途径 | 第34-35页 |
·宅基地使用权“地票”交易模式 | 第35-50页 |
·“地票”交易产生的背景 | 第35页 |
·“地票”的产生过程 | 第35-38页 |
·“地票”的成本及预期收益分析 | 第38-39页 |
·“地票”交易中的利益主体及相互之间的博弈策略 | 第39-49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49-50页 |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 | 第50-56页 |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主体分析 | 第50-53页 |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内容 | 第53-54页 |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运行机制 | 第54-56页 |
·抵押权实现情形处理 | 第56页 |
·以房养老 | 第56-60页 |
·农村养老保障背景分析 | 第56-57页 |
·以房养老的内容 | 第57-58页 |
·风险及应对措施 | 第58-59页 |
·以房抵押模式运作流程 | 第59-60页 |
·金融配套建设 | 第60-63页 |
·金融配套建设现状 | 第60页 |
·农村金融环境现状 | 第60-61页 |
·金融配套建设 | 第61-6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