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德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以《阳光社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德育课程的优先战略地位与传统授课方式的冲突 | 第10页 |
·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 | 第10页 |
·数码教育游戏定位的逐步明确与被认可的趋势 | 第10-11页 |
·国内外教育游戏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教育游戏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教育游戏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教育游戏的运行平台及学科整合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2 小学德育游戏《阳光社区》需求分析 | 第17-23页 |
·《品德与社会》课程解读 | 第17页 |
·《品德与社会》课标解读 | 第17页 |
·《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分析 | 第17页 |
·德育游戏《阳光社区》问卷调查分析 | 第17-20页 |
·问卷说明 | 第17页 |
·问卷分析 | 第17-20页 |
·《阳光社区》德育游戏类型及平台选择 | 第20-22页 |
·《阳光社区》游戏类型选择 | 第20-21页 |
·《阳光社区》平台选择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小学德育游戏《阳光社区》系统设计 | 第23-43页 |
·教育游戏设计的理论依据与基础 | 第23-27页 |
·教育游戏设计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阳光社区》德育游戏设计的原则 | 第24-25页 |
·教育游戏系统设计框架分析 | 第25-27页 |
·《阳光社区》德育游戏的教学设计 | 第27-31页 |
·《品德与社会》教材解析 | 第27-28页 |
·情境式教学内容选择 | 第28页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第28-30页 |
·学习目标分析 | 第30-31页 |
·《阳光社区》德育游戏的总体框架设计 | 第31-42页 |
·游戏题材与风格的确定 | 第31-32页 |
·游戏故事情节设计 | 第32-34页 |
·游戏角色设计 | 第34-36页 |
·游戏界面设计 | 第36-38页 |
·游戏环境资源设计 | 第38-40页 |
·游戏任务设计 | 第40-41页 |
·游戏规则设计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小学德育游戏《阳光社区》的开发 | 第43-66页 |
·游戏开发的准备工作 | 第43-46页 |
·开发工具及环境介绍 | 第43页 |
·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43-45页 |
·游戏引擎——libgdx的环境搭建 | 第45-46页 |
·游戏开发的关键技术与实现 | 第46-54页 |
·地图编辑器Tiled的使用与游戏地图的制作 | 第46-48页 |
·A*算法介绍与《阳光社区》游戏寻径的实现 | 第48-51页 |
·Lua脚本语言的使用 | 第51-52页 |
·碰撞检测技术及实现 | 第52-54页 |
·游戏部分功能模块的开发 | 第54-65页 |
·游戏欢迎界面的开发 | 第54-56页 |
·游戏地图模块的开发 | 第56-60页 |
·游戏角色动画的开发 | 第60-61页 |
·物品管理模块的开发 | 第61-63页 |
·商店系统的开发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总结 | 第66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66-67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6页 |
·不足 | 第66-67页 |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