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论文

对Hmongb从“家”到“村”的形成研究--以云南省河口县老刘寨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绪论第10-21页
 (一) 苗族视角下的村落社区及个案研究评述第14-21页
  1、苗族文献梳理概况及研究简要评述第15-17页
  2、苗族村落社区及个案研究第17-18页
  3、迁徙历史与村落文化第18-21页
第一章 村落概况第21-28页
 第一节 迁徙中留下来的群体第21-24页
 第二节 老刘寨主要家族的迁徙历史第24-25页
  (一) 马氏第24页
  (二) 李氏第24-25页
  (三) 其它主要姓氏第25页
 第三节 村寨空间的发展变化第25-27页
 第四节 村寨共同体内部的支系构成第27-28页
第二章 从“我家”到“我们寨子” —自我的的基本单元和具体呈现第28-52页
 第一节 核心家庭的构成第30-34页
  (一) 从物理自然到社会中的家屋第30-31页
  (二) 核心家庭的裂变第31-34页
 第二节 核心家庭边界的外延——以叫魂体系为例第34-37页
 第三节 村寨共同体的自我构建第37-44页
  (一) 以血缘和姻亲构成的村落共同体第37-39页
  (二) 村寨共同体的集体仪式:祭龙第39-42页
  (三) 村寨共同体的消解第42-44页
 第四节 共同体内部自我认同的构建层次及其作用机制第44-52页
  (一) 共同体内部的历史迁徙感:葬礼中的东方记忆第44-46页
  (二) 仪式中自我与他者的区隔第46-48页
  (三) 对跨群交往中形成的禁忌遵守第48-50页
  (四) 我群与他群的塑性第50-52页
第三章 村落共同体的边界及与他者的互动第52-68页
 第一节 从自我的文化表征到跨村寨的社会交融第52-64页
  (一) 出生礼第52-53页
  (二) 结婚礼第53-59页
  (三) 葬礼等第59-64页
 第二节 婚姻交换第64-68页
  (一) 传统文化中的婚姻交换特点第64-65页
  (二) 变迁中的婚姻交换第65-66页
  (三) 国家化历程加速带来的婚姻变迁第66-68页
第四章 国家化进程中的共同体型塑与跨境交往关系演化第68-77页
 第一节 自我中的“他”:国家认同所带来自我的他者第68-70页
  (一) 国家化的历程第68-69页
  (二) 国家在场的边境往返迁徙第69-70页
 第二节 跨境婚姻的单向性人口流动第70-73页
 第三节 快与慢之痛:剧变的传统文化第73-77页
  (一) 仪式中的越南师傅第73-74页
  (二) 新的冷与热:跨境中的交往第74-77页
结语第77-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附录:田野图片第83-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绩效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楚雄经济开发区人事考核问题研究
下一篇:施甸县纪委监察局公文收发文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