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研究框架及方法第13-14页
 四、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理论分析第15-26页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框架第15-19页
  (一) 内部控制概念演变过程第15-17页
  (二) 内部控制框架理论第17-19页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理论第19-26页
  (一)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产生与演进第19-21页
  (二)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三)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内部控制外部评价的比较第22-24页
  (四)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第24-26页
第三章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主要规范比较分析第26-32页
 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COSO 企业风险管理的比较第26-29页
  (一) 定义不同第26页
  (二) 目标不同第26页
  (三) 管理人员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职责不同第26-27页
  (四) 基本要素不同第27-29页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比较第29-30页
 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特点和贡献第30-32页
  (一) 提高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地位第30页
  (二) 科学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第30页
  (三) 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第30-31页
  (四) 构建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评价第31页
  (五) 强化了内部风险管理第31-32页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及原因分析第32-44页
 一、2010 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情况分析第32-40页
  (一)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第33页
  (二)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第33-36页
  (三) 监事会或独立董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意见的披露第36页
  (四)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标准的披露第36-38页
  (五)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内容第38-40页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的原因分析第40-44页
  (一)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的内部原因第40-42页
  (二)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的外部原因第42-44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建议第44-55页
 一、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第44-49页
  (一)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4页
  (二)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公司层次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4-47页
  (三)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业务层次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7-49页
 二、改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内容和格式的建议第49-53页
  (一) 改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第49-50页
  (二)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参考格式第50-53页
 三、其他相关建议第53-55页
  (一) 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第53页
  (二) 统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标准第53页
  (三) 统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审计标准第53-54页
  (四) 培育有效内部控制信息需求主体第54-55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第55-57页
 一、研究结论第55页
 二、研究局限性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蓝德斯园林景观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EVA视角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