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作品中关于“声”的通感浅析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通感研究的源起及现状 | 第13-20页 |
一、通感研究的源起 | 第13-15页 |
二、通感研究的现状 | 第15-17页 |
(一) 通感格的定义 | 第15页 |
(二) 通感的类型 | 第15-16页 |
(三) 通感格的辞格资格 | 第16-17页 |
三、对于通感的解释 | 第17-19页 |
(一) 联觉解释通感 | 第17-18页 |
(二) 以统觉来解释通感 | 第18页 |
(三)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释通感 | 第18-19页 |
四、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唐宋文学作品中描写听觉的通感 | 第20-50页 |
一、声有暖寒 | 第20-29页 |
(一) 暖 | 第21-22页 |
(二) 寒 | 第22-27页 |
(三) 其他触听相通的例子 | 第27-29页 |
二、声有形色 | 第29-35页 |
(一) 声有形状 | 第30-33页 |
(二) 声有色彩 | 第33-34页 |
(三) 以视觉景物表现音乐 | 第34-35页 |
三、声有香苦 | 第35-45页 |
(一) 什么是味 | 第35-36页 |
(二) 声有香馥 | 第36-38页 |
(三) 声有酸苦 | 第38-45页 |
四、声有悲喜 | 第45-50页 |
(一) 关于意觉 | 第45页 |
(二) 听觉通于意觉 | 第45-50页 |
第三章 通感在其它领域内的应用 | 第50-55页 |
一、通感在歌词创作中的作用 | 第50-51页 |
二、通感在广告创作中的作用 | 第51-53页 |
三、通感在音乐、书法、绘画及其它领域内的应用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