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导论 | 第11-14页 |
第一节 本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基本思路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蒋捷世系考 | 第14-24页 |
第一节 蒋捷先系考 | 第14-17页 |
第二节 蒋捷家世考 | 第17-23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蒋捷的生卒年和交游考 | 第24-35页 |
第一节 蒋捷的生卒年 | 第24-29页 |
第二节 蒋捷的交游 | 第29-34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蒋捷晚年行迹考 | 第35-42页 |
第一节 蒋捷为相士说 | 第35-37页 |
第二节 蒋捷为僧说 | 第37-39页 |
第三节 蒋捷为塾师考 | 第39-4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蒋捷与四处竹山考 | 第42-50页 |
第一节 蒋捷与滆湖云阳竹山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蒋捷与武进前馀竹山 | 第44-45页 |
第三节 蒋捷与无锡南泉竹山 | 第45-47页 |
第四节 蒋捷与太湖沙塘港竹山 | 第47-49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蒋捷诗考 | 第50-63页 |
第一节 《东坡田》与《铜官山》 | 第51-53页 |
第二节 蒋捷六首佚诗考 | 第53-59页 |
第三节 《题函亭侯古庙》和《潮音听潮》诗考 | 第59-62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宋理学影响下的《竹山词》 | 第63-94页 |
第一节 蒋捷与宋代理学的渊源 | 第64-67页 |
第二节 但也曾三径,抚松采菊,随分吟哦:崇陶源于"孔颜之乐" | 第67-70页 |
第三节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以气节自许 | 第70-76页 |
第四节 人间富贵总腥膳:严于华夷之辨 | 第76-81页 |
第五节 鸳鸯笑,何似且留双楫,翠隐红藏:咏物词蕴含的理趣 | 第81-84页 |
第六节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游情于释道的解脱 | 第84-88页 |
第七节 自古娇波,溺人多矣,试问还能溺我否:以理节情 | 第88-92页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3-10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