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衣藻叶绿体表达系统的改造和应用及木聚糖酶工程菌的发酵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略语表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40页
   ·衣藻的生物学特征第16-22页
     ·衣藻的分类地位及其细胞结构第16-17页
     ·衣藻的生活史第17-18页
       ·衣藻的无性生殖第17-18页
       ·衣藻的有性生殖第18页
     ·衣藻具有三套相对独立的遗传系统第18-20页
     ·衣藻是一种模式生物第20-22页
   ·衣藻遗传转化进展第22-25页
     ·衣藻的核基因组转化第22-23页
     ·衣藻的叶绿体转化第23-25页
   ·衣藻叶绿体蛋白表达调控第25-26页
   ·衣藻是潜在的外源蛋白表达宿主第26-33页
     ·常见的外源蛋白表达宿主第26-27页
     ·转基因植物表达系统第27-28页
     ·外源蛋白在衣藻叶绿体中的表达第28-33页
       ·衣藻叶绿体表达系统的优势第28-30页
       ·增强衣藻叶绿体中重组蛋白表达水平的方法第30-31页
       ·在衣藻叶绿体中表达外源蛋白的研究进展第31-33页
   ·口服疫苗研究进展第33-38页
     ·口服疫苗的粘膜免疫机制第33-35页
     ·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第35-37页
     ·口服疫苗佐剂第37-38页
     ·生物安全性问题第38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8-40页
第二章 衣藻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60页
   ·实验材料第41-43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41页
     ·菌株和质粒第41页
     ·酶与主要试剂第41-42页
     ·培养基第42页
     ·PCR引物第42-43页
   ·实验方法第43-55页
     ·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及其转化第43-44页
     ·碱裂解法制备小量质粒DNA第44-45页
     ·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改造与构建第45-50页
       ·表达载体p322的改造第45页
       ·外源基因表达盒的构建第45-46页
       ·直接插入外源基因的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6-47页
       ·一系列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7-50页
     ·PCR及融合PCR第50-53页
       ·PCR反应设计第50-51页
       ·融合PCR介导的连接反应原理第51-52页
       ·PCR体系构成及PCR产物的回收第52-53页
     ·酶学操作方法第53-55页
       ·酶切反应第53-54页
       ·酶连反应第54页
       ·Klenow酶补平策略第54-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57页
     ·PCR及融合PCR的扩增结果第55页
     ·阳性质粒的酶切验证第55-56页
     ·外源基因插入的方向鉴定第56-57页
   ·讨论与小结第57-60页
     ·衣藻叶绿体转化的优势第57-58页
     ·衣藻叶绿体表达载体的特征第58页
     ·衣藻叶绿体转化子的同质化第58-60页
第三章 衣藻叶绿体的电穿孔转化方法的建立及转基因衣藻的继代培养研究第60-81页
   ·实验材料第60-62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60页
     ·菌株和质粒第60页
     ·培养基第60-61页
     ·试剂配制第61-62页
   ·实验方法第62-66页
     ·衣藻培养条件第62页
     ·衣藻细胞的形态观察第62页
     ·衣藻叶绿体的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第62-64页
       ·转化细胞的培养第62-63页
       ·衣藻叶绿体的电穿孔转化第63-64页
       ·衣藻叶绿体转化子的筛选第64页
     ·衣藻总DNA的抽提第64页
     ·衣藻转化子的PCR检测第64-65页
     ·转化子的继代培养及同质化分析第65-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77页
     ·衣藻细胞的生长曲线第66-67页
     ·一些转化参数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67-71页
       ·衣藻细胞生理状况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67页
       ·电穿孔的电场强度对其转化效率的影响第67-69页
       ·抗生素抗性水平对筛选共转化子的影响第69-70页
       ·质粒的单独转化与共转化第70页
       ·叶绿体转化必须维持叶绿体基因组的正常功能第70-71页
     ·衣藻受体细胞的形态观察第71-75页
       ·光学显微镜观察第71-72页
       ·受体细胞的形态与转化频率密切相关第72-73页
       ·细胞壁的电镜观察第73-75页
     ·转化子的继代培养与同质化第75-77页
       ·转化子的继代培养第75页
       ·转基因的丢失第75-76页
       ·FdUrd提高转化子的同质化程度第76-77页
   ·讨论第77-80页
 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融合抗原基因CTBVP1在大肠杆菌和衣藻叶绿体中的表达第81-104页
   ·前言第81-82页
   ·材料与方法第82-86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82-83页
     ·菌株和质粒第83页
     ·培养基、试剂和引物第83页
     ·蛋白质分析相关试剂第83-85页
     ·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试剂第85-86页
   ·实验方法第86-95页
     ·CV1融合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第86-90页
       ·CV1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6-87页
       ·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菌株的获得第87-88页
       ·CV1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88-90页
     ·ANTI-CV1抗体的制备第90-91页
       ·CV1抗原蛋白的制备第90-91页
       ·试验兔的免疫及Anti-CV1抗体的检测与收获第91页
     ·衣藻的培养、转化及总DNA的提取第91-92页
     ·衣藻总可溶蛋白的粗提第92页
     ·蛋白质电泳分析第92-93页
     ·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93-95页
   ·结果与分析第95-99页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V1的酶切验证第95-96页
     ·CV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96页
     ·ANTI-CV1抗体的检测第96页
     ·CV1融合蛋白在衣藻叶绿体中的表达与检测第96-99页
       ·CV1基因的转化与衣藻转化子的筛选第96-97页
       ·转基因衣藻的继代培养第97-98页
       ·SDS-PAGE凝胶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第98-99页
   ·讨论与展望第99-103页
     ·叶绿体表达系统表达疫苗抗原或治疗性蛋白的优势第99页
     ·叶绿体可以高水平表达疫苗抗原第99页
     ·转基因植物生产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第99-100页
     ·衣藻叶绿体是生产口服疫苗的潜在平台第100-101页
     ·展望第101-103页
 小结第103-104页
第五章 高活性木聚糖酶毕赤酵母工程菌的初步发酵研究第104-125页
   ·前言第104-110页
     ·木聚糖的结构及其功能第104-105页
     ·木聚糖酶的分类及理化性质第105-107页
     ·木聚糖酶在现代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第107-108页
     ·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第108-110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110页
   ·材料与方法第110-115页
     ·材料第110-111页
       ·结构分析及制图软件第110页
       ·木聚糖酶基因及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第110-111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111页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第111页
     ·方法第111-115页
       ·野生型和突变体木聚糖酶的空间结构分析第111-112页
       ·木聚糖酶的活性测定第112-113页
       ·蛋白浓度测定第113页
       ·木聚糖酶毕赤酵母工程菌的培养与发酵第113-115页
   ·结果与分析第115-120页
     ·氨基酸替换改变了木聚糖酶分子的部分功能域第115-117页
     ·木聚糖酶活性标准曲线绘制第117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标准曲线绘制第117-118页
     ·重组木聚糖酶的初步发酵生产第118-120页
   ·讨论与展望第120-124页
     ·讨论第120-123页
       ·分子技术改良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第120-122页
       ·异源表达增加木聚糖酶的产量第122-123页
     ·展望第123-124页
 小结第124-125页
总结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论文发表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新的富含GC基因随机诱变方法的建立和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7S、11S酶解产物的特性及其在肉肠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