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地下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1-13页 |
第一节 地下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地下金融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地下金融涉嫌非法集资的立法现状评析 | 第13-17页 |
第一节 法律视阀中的我国地下金融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地下金融涉嫌非法集资的法律规制体系 | 第15-17页 |
一, 刑法规范的梳理 | 第15-16页 |
二, 从非刑法规范到刑法规范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地下金融涉嫌非法集资的司法难点与解决 | 第17-32页 |
第一节 实体法上的司法难点与解决思路 | 第18-24页 |
一, 如何界定“社会公众” | 第18-19页 |
二, 如何界定集资诈骗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 第19-20页 |
三, 如何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用于合法经营行为的性质 | 第20-21页 |
四, 共犯认定中的相关问题 | 第21-22页 |
五, 有关罪数问题的探讨 | 第22-23页 |
六, 关于集资合同效力的认定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程序法上的的司法难点与解决思路 | 第24-27页 |
一, 证据收集和固定难 | 第24页 |
二, 犯罪数额证据认定标准不统一 | 第24-25页 |
三, 参诉程序存在技术性难题 | 第25-26页 |
四, 被告人财产处理意见有分歧 | 第26页 |
五, 办案机制有待革新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刑事司法政策上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如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 第29-32页 |
一, 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第29-30页 |
二, 在诉讼中正确处理好刑民关系 | 第30页 |
三, 更加关注受害人的权益保护 | 第30-31页 |
四, 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地下金融涉嫌非法集资的非刑事法分析 | 第32-42页 |
第一节 地下金融涉嫌非法集资规制导向的失衡——对现行融资制度有效性的思考 | 第33-37页 |
一, 法制张力与金融自由的博弈 | 第33-35页 |
二, 地下金融的“合理性”考察 | 第35页 |
三, 地下金融合法化的探索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我国未来融资体制的初步设想——地下金融未来命运的展望 | 第37-42页 |
一, 基于境外做法的比较与借鉴 | 第37-39页 |
二, 逐步放宽地下金融开放化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