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钛副族(Ⅳ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纳米TiO2的可控制备及对丙烯酸树脂抗紫外光性能改善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涂层的老化机理及耐老化性能的改善第11-14页
     ·涂层的老化机理概述第11-13页
     ·聚合物耐老化性能的改善研究第13-14页
   ·纳米材料概述第14-21页
     ·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在涂料中的应用第14-15页
     ·纳米二氧化钛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第15-17页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第17-21页
       ·沉淀法第17-18页
       ·溶胶-凝胶法第18页
       ·微乳液法第18-19页
       ·水热法第19-20页
       ·胶溶法第20页
       ·低温液相制备法第20-21页
   ·纳米二氧化钛的改性第21-26页
     ·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无机改性第22-23页
     ·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有机改性第23-26页
       ·偶联剂法第24页
       ·表面活性剂法第24-26页
       ·聚合物包覆法第26页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低温胶溶法制备纳米TiO_2第28-39页
   ·引言第28-29页
   ·实验部分第29-31页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第29页
     ·实验内容第29-30页
     ·测试及表征方法第30-31页
       ·X-射线(XRD)晶相分析和晶粒尺寸的计算第30页
       ·透射电镜(TEM)第30-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8页
     ·晶化温度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31-33页
     ·反应时间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33-35页
     ·高温灼烧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35-36页
     ·硝酸加入量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纳米TiO_2的水热制备第39-61页
   ·引言第39-40页
   ·实验部分第40-42页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第40-41页
     ·实验内容第41页
     ·测试及表征第41-42页
       ·X-射线(XRD)晶相分析和晶粒尺寸的计算第41-42页
       ·透射电镜(TEM)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59页
     ·胶溶剂种类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42-44页
     ·盐酸作胶溶剂时,水热温度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44-46页
     ·盐酸的用量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46-49页
     ·柠檬酸存在下,水热温度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49-51页
     ·柠檬酸存在下,水热时间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51-54页
     ·柠檬酸的加入量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54-55页
     ·柠檬酸存在下,盐酸加入量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55-57页
     ·柠檬酸存在下,钛酸四丁酯的浓度对产物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第57-58页
     ·柠檬酸对产物晶型的影响机理第58-59页
   ·本章结论第59-61页
第四章 纳米TiO_2/丙烯酸树脂分散液的制备及紫外屏蔽性能研究第61-76页
   ·引言第61页
   ·实验部分第61-64页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第61-62页
     ·实验内容第62-63页
       ·无定形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第62页
       ·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有机改性第62-63页
       ·纳米TiO_2/丙烯酸树脂分散液的制备第63页
     ·测试及表征方法第63-64页
       ·改性纳米TiO_2粉体的亲水亲油性测试第63页
       ·改性纳米TiO_2在有机溶剂中的沉降性测试第63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4页
     ·有机改性剂的选择第64-66页
     ·有机溶剂的选择第66页
     ·纳米TiO_2的紫外屏蔽性能研究第66-74页
       ·纳米TiO_2含量对紫外屏蔽性能的影响第66-67页
       ·纳米TiO_2晶型对紫外屏蔽性能的影响第67-69页
       ·纳米TiO_2晶相组成对紫外屏蔽性能的影响第69-71页
       ·金红石型纳米TiO_2的制备温度对紫外屏蔽性能的影响第71-72页
       ·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金红石型纳米TiO_2的紫外屏蔽性能比较第72-73页
       ·自制的与市售的金红石型纳米TiO_2的紫外屏蔽性能比较第73-74页
   ·本章结论第74-76页
总结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7页
硕士阶段发表的文章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及其复合粘土去除铜绿微囊藻的研究
下一篇:污泥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及污泥减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