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 ·淀粉酶 | 第8页 |
| ·耐酸性 α-淀粉酶 | 第8-12页 |
| ·固态发酵 | 第12-14页 |
| 1. 引言 | 第14-15页 |
| 2.材料与方法 | 第15-26页 |
| ·材料 | 第15-19页 |
| ·菌种 | 第15页 |
| ·柱材料 | 第15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15页 |
| ·主要仪器 | 第15-16页 |
| ·培养基 | 第16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16-19页 |
| ·方法 | 第19-26页 |
| ·麦芽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19页 |
| ·蛋白质标准曲线测定 | 第19-20页 |
| ·耐酸性 α-淀粉酶酶活测定 | 第20页 |
| ·真菌 PZ301 的形态学鉴定 | 第20页 |
| ·黑曲霉 PZ301 产耐酸性 α-淀粉酶的诱变 | 第20-21页 |
| ·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的测定 | 第21页 |
| ·耐酸性 α-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21-22页 |
| ·PZ301-1 产耐酸性 α-淀粉酶的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22-23页 |
| ·PZ301-1耐酸性α-淀粉酶的分离纯化 | 第23-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 ·菌种的形态学鉴定 | 第26-27页 |
| ·菌落形态 | 第26页 |
| ·菌株 PZ301 的显微形态 | 第26-27页 |
| ·黑曲霉 PZ301 的诱变 | 第27-29页 |
| ·微波对 PZ301 的致死效应 | 第27-28页 |
| ·微波-NTG 复合诱变对 PZ301 的致死效应 | 第28页 |
| ·复合诱变 | 第28-29页 |
| ·PZ301 产耐酸性α-淀粉酶固态发酵条件研究 | 第29-34页 |
| ·PZ301 产耐酸性α-淀粉酶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29-32页 |
| ·PZ301 产酸性α-淀粉酶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第32-34页 |
| ·PZ301 的固态培养发酵动力学 | 第34-35页 |
| ·菌丝体核酸含量标准曲线 | 第34-35页 |
| ·PZ301 的发酵动力学研究 | 第35页 |
| ·耐酸性α-淀粉酶粗酶的酶学性质 | 第35-37页 |
| ·耐酸性α-淀粉酶的最适反应 pH | 第35-36页 |
| ·耐酸性α-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 第36页 |
| ·耐酸性α-淀粉酶的 pH 稳定性 | 第36-37页 |
| ·耐酸性α-淀粉酶的热稳定性 | 第37页 |
| ·耐酸性α-淀粉酶的分离纯化 | 第37-41页 |
| ·粗酶液的提取 | 第37页 |
| ·酶的浓缩 | 第37-38页 |
| ·离子交换层析 | 第38-39页 |
| ·HPLC 分离纯化 | 第39页 |
| ·纯化鉴定 | 第39-41页 |
| 4. 讨论 | 第41-42页 |
| ·酶活力提高方法 | 第41页 |
| ·耐酸性α-淀粉酶的产酶动力学 | 第41页 |
| ·超滤和脱色 | 第41页 |
| ·纯化结果的讨论 | 第41-42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