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河沟大型暗挖车站施工力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工程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地下暗挖大型洞室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国内、外大断面建设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外大断面隧道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小结 | 第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浅埋暗挖隧道稳定性评价基准 | 第20-32页 |
·引言 | 第20页 |
·浅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控制基准 | 第20-26页 |
·按地面建筑物分析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 | 第21-23页 |
·按地面环境要求分析地表下沉控制标准 | 第23-24页 |
·红旗河沟暗挖车站地表沉降控制基准 | 第24-25页 |
·施工中地表沉降控制标准 | 第25-26页 |
·浅埋暗挖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26-30页 |
·基于单向强度指标围岩应力评价 | 第26-27页 |
·基于复杂应力下的强度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基于屈服接近度的围岩稳定性评价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红旗河沟车站主洞开挖工法研究 | 第32-64页 |
·红旗河沟车站工程简介 | 第32-35页 |
·工程概况 | 第32-33页 |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情况 | 第33页 |
·衬砌结构设计 | 第33-35页 |
·红旗河沟车站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 | 第35-39页 |
·双侧壁导坑法 | 第35-37页 |
·上下分导坑法 | 第37-39页 |
·车站主洞施工方案数值分析 | 第39-61页 |
·计算参数及范围的确定 | 第39-40页 |
·双侧壁导坑法数值分析 | 第40-50页 |
·上下分导坑法数值分析 | 第50-59页 |
·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四章 红旗河沟车站主洞三维施工动态数值模拟 | 第64-78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64页 |
·计算尺寸的选取 | 第64-65页 |
·施工步序模拟 | 第65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5-75页 |
·施工过程中位移分析 | 第65-68页 |
·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特征 | 第68-70页 |
·应力路径分析 | 第70-74页 |
·围岩屈服接近度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五章 红旗河沟车站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成果分析 | 第78-88页 |
·红旗河沟车站监控量测的目的与要求 | 第78-81页 |
·量测项目及其分类 | 第78-79页 |
·红旗河沟车站施工监控量测目的 | 第79页 |
·红旗河沟车站监测的主要内容 | 第79-81页 |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 第81-87页 |
·地表沉降分析 | 第81-82页 |
·周边收敛分析 | 第82-85页 |
·初期支护量测数据分析 | 第85-86页 |
·监控量测结果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88-89页 |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