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来源 | 第13-14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悬架动力学建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结构优化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疲劳寿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多连杆悬架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及控制臂载荷提取 | 第19-32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19-23页 |
·多体系统建模理论 | 第19-21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求解 | 第21-22页 |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求解 | 第22-23页 |
·多连杆悬架系统模型建立 | 第23-28页 |
·模型简化原则 | 第23页 |
·多连杆悬架系统几何模型 | 第23-24页 |
·螺旋弹簧与减振器 | 第24-25页 |
·轮胎与路面 | 第25-26页 |
·橡胶衬套 | 第26-27页 |
·多连杆悬架系统物理模型 | 第27-28页 |
·典型极限工况及轮胎接地力计算 | 第28-29页 |
·极限工况的选取 | 第28页 |
·轮胎接地力计算 | 第28-29页 |
·典型极限工况下多连杆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29页 |
·控制臂载荷提取及力与力矩平衡验证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控制臂有限元分析 | 第32-45页 |
·结构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32-35页 |
·结构有限元分析内容 | 第32页 |
·结构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结构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33-35页 |
·控制臂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5-38页 |
·几何模型 | 第35页 |
·模型处理 | 第35-36页 |
·网格划分及网格质量控制 | 第36页 |
·材料属性定义 | 第36-37页 |
·惯性释放及模型的约束与加载 | 第37-38页 |
·典型极限工况控制臂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38-41页 |
·0.5g 加速工况 | 第38-39页 |
·0.95g 转向工况 | 第39-40页 |
·3.5g 上跳工况 | 第40-41页 |
·控制臂模态分析 | 第41-44页 |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与提取方法 | 第41-43页 |
·控制臂模态分析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控制臂优化设计 | 第45-58页 |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简介 | 第45-49页 |
·结构优化方法概述 | 第45-46页 |
·优化设计数学基础 | 第46-48页 |
·优化设计流程 | 第48-49页 |
·控制臂尺寸优化设计 | 第49-52页 |
·尺寸优化概述 | 第49-50页 |
·控制臂尺寸优化定义 | 第50-51页 |
·控制臂尺寸优化结果 | 第51-52页 |
·控制臂尺寸优化方案的有限元分析 | 第52-55页 |
·典型极限工况控制臂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52-55页 |
·控制臂模态分析 | 第55页 |
·优化前后控制臂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控制臂疲劳寿命研究 | 第58-78页 |
·疲劳寿命概述 | 第58-61页 |
·疲劳及其相关基本概念 | 第58页 |
·疲劳的分类 | 第58-59页 |
·疲劳破坏的特征 | 第59-60页 |
·疲劳设计方法 | 第60-61页 |
·车辆常用六工况控制臂应力水平计算 | 第61-66页 |
·车辆常用六工况选取 | 第61-62页 |
·车辆常用六工况控制臂应力水平计算 | 第62-66页 |
·基于名义应力有限寿命设计方法的控制臂疲劳寿命估算及疲劳强度校核 | 第66-75页 |
·名义应力有限寿命设计方法概述 | 第66页 |
·疲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 第66-67页 |
·基于名义应力有限寿命设计方法的控制臂疲劳寿命估算及疲劳强度校核 | 第67-75页 |
·控制臂疲劳寿命估算和疲劳强度校核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