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打标机的标刻质量及评判标准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激光打标机和视检概述 | 第9-14页 |
| ·激光打标机概论 | 第10-12页 |
| ·国内激光打标的分类 | 第12-14页 |
| ·激光打印机的工作特点 | 第14-16页 |
| ·标刻的方式及优点 | 第15页 |
| ·激光标刻机的分类 | 第15-16页 |
| ·视检系统简介 | 第16-20页 |
| ·机器视觉历史及现状 | 第17-19页 |
| ·机器视觉系统的运用 | 第19-20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构思及工作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激光打印机标记和视检原理 | 第21-37页 |
| ·激光打印机的标记原理 | 第22-29页 |
| ·激光打标的工艺流程 | 第22页 |
| ·激光打标的操作说明 | 第22-24页 |
| ·激光打标的镜头参数配置 | 第24-25页 |
| ·激光打标过程造成的失真 | 第25-27页 |
| ·打标变形和缺陷分析 | 第27-29页 |
| ·视检系统视检原理 | 第29-32页 |
| ·视检系统成像原理 | 第30-31页 |
| ·灰度图像和二进制化处理特点 | 第31-32页 |
| ·字模视检的检查准则 | 第32-36页 |
| ·字模检查流程 | 第33-34页 |
| ·视检系统检测方式 | 第34-36页 |
| ·利用视检系统在半导体封装的结果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标记和视检过程失真现象分析 | 第37-61页 |
| ·激光标刻过程造成的失真分析 | 第37-47页 |
| ·激光打标机与编带机的联机工作 | 第37页 |
| ·激光打标机与编带时序 | 第37-41页 |
| ·激光打标机与编带机的通讯 | 第41-42页 |
| ·激光器参数设置及说明 | 第42页 |
| ·打标过程中的失真 | 第42-43页 |
| ·打标机硬件造成的变形和失真 | 第43-44页 |
| ·打标参数设置对比实验分析 | 第44-47页 |
| ·视检过程失真分析 | 第47-61页 |
| ·系统设置及校对 | 第47-50页 |
| ·设定字模设置档案和检测范围 | 第50-59页 |
| ·字模搜寻参数 | 第59-60页 |
| ·图像处理软件算法分析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打标和视检系统的优化 | 第61-68页 |
| ·激光打标机的参数设置优化 | 第61-62页 |
| ·视检系统改良 | 第62-67页 |
| ·视检系统的二进制化图像改进 | 第63-65页 |
| ·视检系统的光源改进 | 第65-67页 |
| ·视觉系统的优化效果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