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31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4-26页
  一、国外教师流动研究第14-19页
  二、国内教师流动研究第19-24页
  三、研究述评第24-26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第26-27页
  一、理论意义第26页
  二、实践意义第26-27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27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27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27页
 第五节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核心概念第27-31页
  一、中小学教师第28-29页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第29页
  三、教师流动第29-31页
第二章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的调查及结果第31-45页
 第一节 调查设计第31-35页
  一、调查目的第31-32页
  二、调查对象第32页
  三、调查内容第32-34页
  四、实施步骤第34-35页
 第二节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调查的结果第35-45页
  一、教师流动的态度第35-36页
   (一) 教师的流动态度谨慎第35-36页
   (二) 教师流动期望值高第36页
  二、教师流动的主要群体第36-37页
  三、教师流动的原因第37-40页
   (一) 经济原因第37-38页
   (二) 学校管理原因第38页
   (三) 教学原因第38-39页
   (四) 个人原因第39-40页
  四、教师流动的主要流向第40-41页
  五、农村学校教师流向城镇学校的关键因素第41-42页
  六、教师对教师流动政策的看法第42-45页
   (一) 教师期待政策调节教师流动第43页
   (二) 通过强制性政策约束教师流动第43-44页
   (三) 政策规定教师流动既是责任也是义务第44-45页
第三章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45-56页
 第一节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第45-46页
  一、教师流向的单向性第45页
  二、流动群体的单一性第45页
  三、服务农村教育的被动性第45-46页
  四、教师流动管理的失控性第46页
 第二节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原因分析第46-56页
  一、经济因素是根本第46-48页
  二、个人需要是关键第48-52页
  三、学校管理是条件第52-54页
  四、流动政策是导向第54-56页
第四章 规范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管理的对策建议第56-74页
 第一节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第56-61页
  一、加强“中央财政”经费投入力度第57-58页
  二、落实“绩效工资”制度第58-59页
  三、设立农村学校教师专项补贴资金第59-60页
  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福利第60-61页
 第二节 改善学校管理模式第61-64页
  一、以“人本”为核心第61-62页
  二、提供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第62-63页
  三、改进对教师的评价第63-64页
 第三节 完善中小学教师流动政策第64-68页
  一、制定鼓励性政策引导教师流动第65-66页
  二、制定强制性政策约束教师流动第66-67页
  三、落实教师流动政策第67-68页
 第四节 多渠道吸引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学校第68-74页
  一、鼓励高校教师向农村中小学流动第68-70页
  二、选拔骨干教师流向农村中小学校任职第70-71页
  三、倡导面向农村中小学的支教活动第71-74页
结语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后记第80-82页
附录1第82-83页
附录2第83-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与香港初中生命教育教材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城乡中学生语文素养差距的案例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