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警示类告示语语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范围 | 第9-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第2章 汉语告示语概述 | 第13-17页 |
·汉语告示语的分类 | 第13-15页 |
·按内容分类 | 第13-14页 |
·按功能分类 | 第14-15页 |
·按行业分类 | 第15页 |
·汉语警示类告示语的分类 | 第15-17页 |
第3章 汉语警示类告示语的顺应研究 | 第17-35页 |
·顺应理论综述 | 第17-19页 |
·顺应理论的来源 | 第17页 |
·顺应论的三个关键概念 | 第17-18页 |
·顺应论的四个分析维度 | 第18-19页 |
·顺应论视角下的汉语警示类告示语 | 第19-32页 |
·语境因素的顺应 | 第19-22页 |
·语言结构的顺应 | 第22-28页 |
·警示类告示语顺应的动态过程 | 第28-31页 |
·警示类告示语的意识突显性 | 第31-32页 |
·实例分析 | 第32-35页 |
第4章 汉语警示类告示语所遵循的语用原则 | 第35-45页 |
·警示类告示语和言语行为理论 | 第35-37页 |
·言外行为与警示类告示语 | 第35-36页 |
·间接言语行为和警示类告示语 | 第36-37页 |
·关联理论和警示类告示语 | 第37-39页 |
·合作原则和警示类告示语 | 第39-41页 |
·礼貌策略与警示类告示语 | 第41-45页 |
·礼貌原则和警示类告示语 | 第41-43页 |
·面子理论和警示类告示语 | 第43-45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5-49页 |
·语用理论对编制汉语警示类告示语的启示 | 第45-46页 |
·本文的基本观点和不足之处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