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贾平凹的乡土叙事--长安文化视域下的长篇小说考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6页
 1. 论题研究现状与意义第10-12页
 2.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第12-13页
 3. 研究的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第13-16页
第1章 贾平凹的自我文化塑形第16-30页
   ·童年经验的熏陶与影响第17-21页
     ·传统文化濡染第17-19页
     ·自卑与超越第19-21页
   ·“农民”身份的定位与认同焦虑第21-25页
   ·边缘书写第25-30页
     ·叙事策略与作家身份认同的暗合第25-27页
     ·民间文化形态与作家的写作立场第27-30页
第2章 贾平凹的乡村书写第30-40页
   ·商州乡土风情的讴歌第30-32页
   ·“商州世界”的乌托邦建构与消解第32-36页
   ·“乡土想象”的现代性焦虑第36-40页
第3章 “何处是归程?”——生存焦虑的言说第40-50页
   ·《废都》——精神的荒芜与颓废第41-45页
   ·《高老庄》——“家园”的重新建构第45-47页
   ·漂泊无依——人类的生存困境第47-50页
第4章 《秦腔》——“乡土文化”的最后绝唱第50-56页
   ·乡村土地沦丧的生存焦虑第50-51页
   ·传统文化衰亡的精神焦虑第51-52页
   ·乡土伦理崩溃的道德焦虑第52-56页
第5章 贾平凹乡土叙事的文学史意义与局限第56-66页
   ·审美观照下的写实与写虚第56-59页
   ·现代性视野下的民族文学建构第59-61页
   ·农裔城籍作家的精神困境第61-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生命树》
下一篇:张炎词云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