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创新 | 第13页 |
|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相关经济学理论 | 第14-19页 |
| ·国际分工理论 | 第14-15页 |
| ·剩余产品出路理论 | 第15页 |
| ·“经济增长发动机”理论 | 第15-16页 |
|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第16-17页 |
| ·“经济成长侍女”学说 | 第17页 |
| ·中心—外围论 | 第17-18页 |
|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 第19页 |
|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 第19-2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基于理论的研究 | 第20-21页 |
| ·基于实证分析的研究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概况 | 第24-31页 |
|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基本状况 | 第24-26页 |
| ·辽宁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 第26-28页 |
| ·辽宁省经济增长对进出口贸易弹性分析 | 第28-29页 |
| ·辽宁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系数分析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4章 实证分析方法相关理论 | 第31-37页 |
| ·实证分析方法简介 | 第31页 |
| ·平稳性检验 | 第31-33页 |
| ·单整性定义 | 第31页 |
| ·单整性性质 | 第31-32页 |
| ·单位根检验 | 第32-33页 |
| ·协整检验 | 第33-35页 |
| ·均衡概念 | 第33页 |
| ·协整定义 | 第33-34页 |
| ·协整检验 | 第34-35页 |
| ·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5-36页 |
| ·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 | 第35页 |
|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5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 | 第37-45页 |
| ·数据的选择 | 第37-38页 |
| ·平稳性检验 | 第38-40页 |
| ·协整检验 | 第40-42页 |
|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2-43页 |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 ·基本结论 | 第43页 |
| ·分析与启示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6章 辽宁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外贸易政策选择 | 第45-54页 |
| ·辽宁省进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 ·进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 ·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短期政策选择 | 第48-50页 |
| ·进口贸易短期政策选择 | 第48页 |
| ·出口贸易短期政策选择 | 第48-50页 |
| ·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长期政策选择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研究总结 | 第54-55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 | 第60-61页 |
| 附录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