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台湾妈祖廟籤诗探赜--以淡水河流域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中文文摘第7-19页
绪论第19-33页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第19-23页
 二、文献探讨第23-29页
 三、研究范围与方法第29-33页
第一章 籤诗的源起与流变第33-53页
 第一节 籤诗释义第33-35页
 第二节 籤诗的源起第35-41页
 第三节 籤诗与谶緯的关联第41-45页
 第四节 籤诗的流变第45-51页
 本章小結第51-53页
第二章 北台湾淡水河流域的妈祖信仰第53-73页
 第一节 淡水河流域的开发史第53-57页
  一、自然环境第53-54页
  二、人文生态第54-56页
  三、淡水河流域沿岸的兴衰交替第56-57页
 第二节 妈祖信仰渊源及其在台湾的发展第57-60页
  一、妈祖崇祀的渊源第57-59页
  二、妈祖信仰在台湾的发展第59-60页
 第三节 台北市主要妈祖庙梗概第60-64页
  一、北投关渡宫第60-61页
  二、台北天后宫第61-62页
  三、松山慈祐宫第62-63页
  四、士林慈諴宫第63-64页
 第四节 新北市主要妈祖庙梗概第64-68页
  一、新庄慈祐宫第64-65页
  二、八里天后宫第65-66页
  三、淡水福佑宫第66-67页
  四、板桥慈惠宫第67-68页
 本章小結第68-70页
 附图第70-73页
第三章 籤诗结构与内容探驪第73-89页
 第一节 台湾妈姐庙籤诗源流及庙籤的类型第73-79页
  一、籤诗在台湾的流传第73-75页
  二、台湾庙宇籤诗的类型第75-79页
 第二节 籤诗结构探析—以板桥慈惠宫为例第79-82页
 第三节 籤诗籤解类型之探究第82-86页
 本章小結第86-89页
第四章 天上圣母六十甲子籤诗典故探珠第89-117页
 第一节 籤诗使用典故的概况第89-93页
 第二节 籤诗典故探源—汉朝以前第93-100页
 第三节 籤诗典故探源—唐至明朝第100-107页
 第四节 籤诗典故探源—戏曲及民间故事第107-115页
 本章小結第115-117页
第五章 台湾妈祖庙籤诗意涵与社会价值第117-149页
 第一节 籤诗蕴含三教思想第117-123页
  一、儒教——伦理道德重实践第118-119页
  二、道教——修道养生求正果第119-121页
  三、佛教——因果轮迴求解脱第121-123页
 第二节 籤诗的文学特点第123-134页
  一、籤诗的语言形式第123-130页
  二、籤诗的语言特色第130-134页
 第三节 籤诗的社会价值—以淡水福佑宫为例第134-142页
  一、台湾妈祖籤诗的影响第135-138页
  二、籤诗的社会价值第138-142页
 第四节 籤诗与民间信仰文化第142-146页
  一、籤诗符合信众的心理需求第143-144页
  二、籤诗传承了民间信仰文化第144-146页
 本章小結第146-149页
第六章 结论第149-153页
 一、籤诗和古代谶緯息息相关第150页
 二、籤诗雅俗兼具蕴涵民间文学的气息第150-151页
 三、籤诗辞浅旨还体现民间文学的特质第151页
 四、籤诗的文学定位问题第151-152页
 五、研究发现已达“探驪得珠”之目的第152-153页
附图—淡水河流域主要妈祖庙宇的面貌第153-159页
附录一、板桥慈惠宫籤诗六十首第159-175页
附录二、淡水福佑宫籤诗六十首第175-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97-199页
致谢第199-201页
个人简介第201-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汉官僚阶层伦理观念与社会研究
下一篇:《康熙字典》古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