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及评析 | 第11-15页 |
·关于知识转移的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关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的创新点及难点 | 第17页 |
·创新点 | 第17页 |
·难点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在京子公司间知识转移的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知识转移模型 | 第18-23页 |
·代表性的过程模型 | 第18-22页 |
·代表性的要素模型 | 第22-23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 | 第23-26页 |
·Szulanski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 第23页 |
·Simonin的知识模糊性模型 | 第23-24页 |
·Gupta& Govingdarajan的跨国公司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 第24-25页 |
·EI-Sayed的知识转移过程模型 | 第25-26页 |
·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研究 | 第26页 |
·理论评述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在京子公司间知识转移的机制分析 | 第28-34页 |
·跨国公司在北京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的界定 | 第28页 |
·跨国公司在北京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的内容、载体和路径 | 第28-31页 |
·跨国公司在北京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的内容 | 第28-29页 |
·跨国公司在北京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的载体 | 第29-30页 |
·跨国公司在北京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的路径 | 第30-31页 |
·跨国公司在北京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的过程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34-42页 |
·理论模型 | 第34-35页 |
·跨国公司在北京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 第34-35页 |
·概念模型中因变量的定义 | 第35页 |
·解释自变量与研究假设 | 第35-39页 |
·知识特性 | 第35-36页 |
·传输过程 | 第36页 |
·子公司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子公司之间的差异 | 第37页 |
·转移方特性 | 第37-38页 |
·接收方特性 | 第38页 |
·子公司之间的信任水平 | 第38-39页 |
·北京区域优势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42-52页 |
·问卷设计及数据的收集与检验 | 第42-45页 |
·问卷设计 | 第42-43页 |
·数据收集 | 第43-44页 |
·信度检验 | 第44-45页 |
·实证分析 | 第45-49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47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7页 |
·回归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6章 本研究对北京本土公司的启示 | 第52-56页 |
·公司层面 | 第52-53页 |
·积极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 | 第52页 |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吸收能力 | 第52-53页 |
·知识转移从而促进知识创新 | 第53页 |
·积极实现全球知识管理,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 第53页 |
·政府层面 | 第53-54页 |
·营造健康、完善的知识转移政策环境和制度 | 第53-54页 |
·出台激励政策,促进跨国公司在北京成立更多子公司 | 第54页 |
·促进北京经济发展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