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莲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结构分析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11-13页 |
| ·激活 T 细胞 | 第12页 |
| ·激活巨噬细胞 | 第12页 |
| ·激活 B 细胞 | 第12页 |
| ·激活 NK 细胞活性 | 第12-13页 |
| ·药理作用 | 第13-16页 |
| ·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 第13页 |
| ·多糖的抗病毒活性 | 第13-14页 |
| ·多糖的抗衰老作用 | 第14-15页 |
| ·多糖的降血糖作用、降血糖、降血脂活性 | 第15页 |
| ·多糖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 | 第15-16页 |
| ·凤眼莲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凤眼莲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19-38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6页 |
| ·碱提取凤眼莲茎和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 | 第20-21页 |
| ·基本成分测定方法 | 第21-23页 |
| ·凤眼莲茎和叶多糖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分析 | 第23-26页 |
| ·单因素分析 | 第26页 |
| ·正交试验 | 第26页 |
| ·多糖稳定性试验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 ·冻干凤眼莲茎和叶主要成分的分析 | 第26-27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27-34页 |
| ·碱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7-29页 |
| ·料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提取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 ·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浸提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正交试验 | 第34-36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凤眼莲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 第38-66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39-40页 |
| ·试剂 | 第39-40页 |
| ·主要设备 | 第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 ·SephadexG-15 和 G-50 柱层析 | 第40页 |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1页 |
| ·化学组成分析 | 第41页 |
| ·多糖、硫酸基量测定 | 第41页 |
| ·纯度鉴定及相对分子量分布分析 | 第41页 |
| ·HPLC 法测定凤眼莲茎和叶多糖中单糖组成 | 第41-42页 |
| ·多糖水解 | 第41页 |
| ·单糖衍生物的制备 | 第41-42页 |
| ·HPLC 分析方法 | 第42页 |
| ·薄层层析法 | 第42页 |
| ·LC-MS 分析 | 第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65页 |
| ·凤眼莲茎和叶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42-44页 |
| ·紫外扫描 | 第44-45页 |
| ·红外扫描 | 第45-47页 |
| ·相对分子量分布分析 | 第47-49页 |
| ·凤眼莲茎和叶中单糖组成 | 第49-52页 |
| ·水解时间的选择 | 第52-54页 |
| ·PMP 柱前衍生试验条件的选择 | 第54-57页 |
| ·薄层层析 | 第57-5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58-62页 |
| ·LC-MS 分析 | 第62-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 第66-73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67页 |
| ·试剂 | 第67页 |
| ·主要设备 | 第67页 |
| ·试验方法 | 第67-68页 |
| ·凤眼莲茎和叶多糖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 第67页 |
| ·吸水率的测定 | 第67-6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2页 |
| ·活化温度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影响 | 第68页 |
| ·活化时间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引发剂的选择以及引发剂的量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影响 | 第69-70页 |
| ·交联剂的用量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影响 | 第70-71页 |
| ·机理的讨论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