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研究--以南昌大学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6页
   ·选题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0-11页
     ·实际意义第11页
   ·文献综述第11-14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1-12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2-14页
     ·简要评述第14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内涵第16-20页
   ·“红色文化教育”的概念第16页
     ·广义的“红色文化教育”第16页
     ·狭义的“红色文化教育”第16页
   ·“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第16-20页
     ·理想信念教育第16-17页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第17-18页
     ·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第18页
     ·开拓创新精神教育第18-19页
     ·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第19-20页
第3章 “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与价值第20-26页
   ·“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第20-23页
     ·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第20-21页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21页
     ·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第21-22页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强国观念第22页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第22-23页
   ·“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第23-26页
     ·“红色文化教育”的政治价值第23-24页
     ·“红色文化教育”的经济价值第24页
     ·“红色文化教育”的文化价值第24-25页
     ·“红色文化教育”的管理价值第25-26页
第4章 “红色文化教育”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26-32页
   ·“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第26-29页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高第26-27页
     ·“红色文化教育”重理论,时代感不强第27页
     ·“红色文化教育”形式陈旧,效果不佳第27-28页
     ·“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维度不够大第28页
     ·社会管理体制限制“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第28-29页
   ·“红色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9-32页
     ·高校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和深刻第29页
     ·高校宣传“红色文化教育”的力度不够大第29-30页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第30页
     ·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认同感不强第30-31页
     ·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方式和心理的急剧变化第31-32页
第5章 “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第32-45页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第32-33页
     ·重视“红色文化教育”的规划和开发第32-33页
     ·重视“红色文化教育”力量的培养第33页
   ·健全运行机制,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第33-35页
     ·统筹领导,建立“红色文化教育”领导机制第33-34页
     ·增加投入,建立“红色文化教育”保障机制第34-35页
     ·融会贯通,建立协调的“红色文化教育”联系机制第35页
   ·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第35-37页
     ·更新“红色文化教育”主体观,树立互动的教育新理念第35-36页
     ·更新“红色文化教育”方法观,树立平等的教育新观念第36页
     ·更新“红色文化教育”任务观,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维第36-37页
     ·抓住“红色文化教育”的时机,以重大节日、重要事件为契机第37页
   ·创新教育模式,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性第37-42页
     ·纳入课堂教学,创立课堂融入模式第37-38页
     ·联系实际生活,创立实践体验模式第38-40页
     ·融入校园文化,创立文化感染模式第40-41页
     ·创办红色网站,创立网络渗透模式第41-42页
   ·丰富教育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第42-45页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做好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第42-43页
     ·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第43页
     ·依托社团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第43-44页
     ·发挥班级小集体的优势,形成强烈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第44-4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结论第45页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窑湾南岸集装箱港区道路及交通组织优化
下一篇:海上通道应急反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