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1-37页 |
第一节 普通话音节 | 第11-19页 |
第二节 协同发音及其理论 | 第19-27页 |
第三节 普通话协同发音研究 | 第27-34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34-37页 |
第二章 VV、VVV结构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 | 第37-63页 |
第一节 共振峰及其拟合 | 第37-42页 |
第二节 VV结构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 | 第42-54页 |
第三节 VVV结构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 | 第54-63页 |
第三章 CV结构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 | 第63-99页 |
第一节 音轨方程及其计算 | 第63-70页 |
第二节 12个辅音音位的音轨方程 | 第70-81页 |
第三节 不同部位、不同方式辅音音轨斜率的比较研究 | 第81-89页 |
第四节 Coarticulation系数及与音轨斜率的相关性研究 | 第89-94页 |
第五节 /a/、/i/、/u/、/(?)/受不同前接辅音影响的比较研究 | 第94-99页 |
第四章 NV、VC、NVC结构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 | 第99-130页 |
第一节 元音鼻化及其测量 | 第99-103页 |
第二节 /m-/、/n-/、/-/后接不同元音鼻流量比较研究 | 第103-112页 |
第三节 /-n/、/-(?)/、/-/前接不同元音鼻流量比较研究 | 第112-118页 |
第四节 /nv/、/vn((?))/、/nvn((?))/元音鼻流量的比较研究 | 第118-130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7页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30-133页 |
第二节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133-135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展望 | 第135-137页 |
附录一 实验测试材料 | 第137-139页 |
附录二 汉语拼音与宽式音标对照表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后记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