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人口与计划生育论文

潘光旦与中国近代优生学的创立

致谢第1-5页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8-11页
 一、选题意义第8页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第8-11页
  (一) 学术著作第9页
  (二) 学术论文第9-11页
第一章 潘光旦与中国近代优生学形成的背景第11-14页
 一、潘光旦对西方优生学思想的思考第11页
 二、潘光旦与近代中国优生思想的发展第11-12页
 三、潘光旦对中国近代教育现状的反思第12-14页
第二章 潘光旦与优生学思想的形成第14-21页
 一、潘光旦与优生学内涵的新界定第14-15页
 二、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第15-19页
  (一) 生物学是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形成的学科基础第15-16页
  (二) 中国传统文化是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第16-19页
 三、潘光旦对优生学的目的和任务的确定第19-21页
第三章 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特色第21-26页
 一、优生文化的生物学解释第21-22页
 二、优生学与人文思想的结合第22-23页
 三、优生学与社会学的联接第23-26页
第四章 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的教育价值取向第26-33页
 一、“人格”的界定第26页
 二、人格教育的途径第26-30页
  (一) 女子教育第27-28页
  (二) 通才教育第28-30页
 三、品格教育组成与途径第30-33页
  (一) 完人的教育第30-31页
  (二) 品格教育的组成第31页
  (三) 品格教育的实施途径第31-33页
第五章 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第33-36页
 一、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第33-34页
 二、大学应合理安排人文学科,强化通才教育第34-35页
 三、人文教育要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意识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证券市场的长期记忆及聚类复杂性研究
下一篇:项目融资动态担保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