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园冶》新读--兼论晚明时期江南园林营造特点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绪论第13-17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主要方法以及重点和难点第14页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第14-17页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14-16页
  二 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第16-17页
第一章 《园冶》的成书背景第17-32页
 第一节 《园冶》与江南造园业的形成和发展第17-24页
 第二节 《园冶》与计成第24-30页
 第三节 《园冶》成书背景的新认知第30-32页
第二章 《园冶》的营造观念第32-46页
 第一节 巧于因借精于体宜——《园冶》设计艺术的手法第32-39页
 第二节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设计艺术的境界第39-41页
 第三节 得闲即诣随兴携游——游园的心态培养第41-44页
 第四节 《园冶》营造观念的新认知第44-46页
第三章 《园冶》的营造手法第46-147页
 第一节 前人对《园冶》的评价第46-55页
  一 冶叙第46-48页
  二 题词第48-52页
  三 自序第52-55页
 第二节 《园冶》营造技法总论第55-67页
  一 兴造论第55-60页
  二 园说第60-67页
 第三节 《园冶》的择地原则第67-85页
  一 天然地形的择地原则第72-78页
  二 人居地形的择地原则第78-85页
 第四节 《园冶》的立基技巧第85-93页
  一 功能性建筑立基技巧第88-90页
  二 景观性建筑立基技巧第90-92页
  三 辅助性建筑立基技巧第92-93页
 第五节 《园冶》的建筑营造模式第93-98页
  一 功能性建筑营造模式第93-95页
  二 景观性建筑营造模式第95-96页
  三 辅助性建筑营造模式第96-98页
 第六节 《园冶》的建筑构建营造法则第98-101页
  一 传统架梁营造法则第98-99页
  二 草架营造法则第99-100页
  三 重椽营造法则第100页
  四 地图营造法则第100-101页
 第七节 《园冶》的建筑装折技法第101-110页
  一 屏门装折技法第104页
  二 仰尘装折技法第104-105页
  三 户槅装折技法第105-106页
  四 风窗装折技法第106-107页
  五 栏杆装折技法第107-108页
  六 门窗装折技法第108-110页
 第八节 墙垣的建造技法第110-113页
 第九节 《园冶》的铺地技法第113-117页
  一 功能性铺地技法第114-116页
  二 装饰性铺地技法第116-117页
 第十节 《园冶》的掇山技法第117-129页
  一 功能型山体堆掇技法第121-124页
  二 景观型山体堆掇技法第124-125页
  三 山水结合的堆掇技法第125-127页
  四 山石之势的堆掇技法第127-129页
 第十一节 《园冶》的石材应用技巧第129-140页
  一 孤赏石的应用技巧第131-134页
  二 点景石的应用技巧第134-137页
  三 盆景石的应用技巧第137-138页
  四 掇山之石的应用技巧第138-140页
 第十二节 《园冶》的借景技法第140-143页
 第十三节《园冶》营造手法之新第143-147页
第四章 《园冶》‘宜居’营造思想的启迪第147-157页
 第一节 自然与建筑的物用关系适宜第148-150页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人居环境适宜第150-153页
 第三节 人与人的人际环境适宜第153-155页
 第四节 ‘宜居’营造思想的新认知第155-157页
结论第157-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2页
作者简介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和小波分析的油品种类识别技术研究
下一篇:铝合金微弧氧化及特性电参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