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9-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20页 |
1.1.1 能源 | 第16-17页 |
1.1.2 环境 | 第17页 |
1.1.3 石墨烯 | 第17-20页 |
1.1.3.1 概述 | 第17-18页 |
1.1.3.2 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 | 第18-19页 |
1.1.3.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9页 |
1.1.3.4 石墨烯的应用 | 第19-20页 |
1.2 超级电容器 | 第20-25页 |
1.2.1 概述 | 第20-21页 |
1.2.2 超级电容器种类及储能机理 | 第21-22页 |
1.2.3 超级电容器的相关参数 | 第22-23页 |
1.2.4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3 水处理概况 | 第25-28页 |
1.3.1 概述 | 第25页 |
1.3.2 水处理方法简述 | 第25-26页 |
1.3.2.1 吸附法 | 第26页 |
1.3.2.2 高级氧化法 | 第26页 |
1.3.3 二氧化锰金属氧化物概述 | 第26-28页 |
1.3.3.1 MnO_2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1.3.3.2 MnO_2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8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28-30页 |
1.4.1 火焰法制备三维石墨烯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第28-29页 |
1.4.2 PU@RGO@MnO_2三维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火焰法制备三维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第30-44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2.2.1 实验主要原料与设备 | 第30-31页 |
2.2.2 电极材料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3 分析手段 | 第32-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2.3.1 微观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2.3.2 不同炭化温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35-38页 |
2.3.3 不同RGO负载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4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40-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二氧化锰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44-60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实验主要原料与设备 | 第45页 |
3.2.2 PU@RGO@MnO_2三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5-46页 |
3.2.2.1 PU@RGO@MnO_2制备流程图 | 第45-46页 |
3.2.2.2 PU@RGO@MnO_2制备方法 | 第46页 |
3.2.3 分析手段 | 第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3.3.1 微观结构分析 | 第46-53页 |
3.3.2 PU@RGO@MnO_2在亚甲基蓝吸附中的应用 | 第53-55页 |
3.3.3 PU@RGO@MnO_2的去除机理 | 第55-56页 |
3.3.4 PU@RGO@MnO_2在亚甲基蓝去除中的应用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4.1 总结 | 第60-61页 |
4.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72-73页 |
附件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