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3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延迟荧光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 第16-25页 |
·生物系统发光原理 | 第16-21页 |
·延迟荧光产生机理 | 第21-22页 |
·延迟荧光检测技术 | 第22-25页 |
·延迟荧光检测技术在光合能力及胁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第25-30页 |
·光合能力检测 | 第25-27页 |
·植物盐胁迫生理检测 | 第27-29页 |
·紫外辐射环境胁迫检测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第2章 延迟荧光动态衰减检测原理研究 | 第33-43页 |
·引言 | 第33页 |
·延迟荧光发射与激发特性 | 第33-35页 |
·叶绿体的制备 | 第33页 |
·光谱测量系统 | 第33-34页 |
·延迟荧光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 | 第34-35页 |
·延迟荧光动态衰减机理 | 第35-41页 |
·延迟荧光检测原理 | 第41-42页 |
·活体在位 | 第41页 |
·环境可控 | 第41页 |
·激发后采集时间特性 | 第41-42页 |
·信号处理方法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延迟荧光动态衰减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43-57页 |
·引言 | 第43页 |
·延迟荧光检测系统组成及设计 | 第43-51页 |
·在位密封叶室 | 第44-45页 |
·光源驱动系统 | 第45-48页 |
·环境控制系统 | 第48-49页 |
·通道光电倍增管直流模块 | 第49-50页 |
·软件系统 | 第50-51页 |
·系统样机测试实验 | 第51-56页 |
·性能测试 | 第51-54页 |
·延迟荧光检测信噪比测试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基于延迟荧光定量化测量的光合能力快速检测 | 第57-82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延迟荧光表征光合能力的理论分析 | 第58-61页 |
·延迟荧光表征光合能力方法实现 | 第61-81页 |
·延迟荧光定量化 | 第61-6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8-69页 |
·延迟荧光参数优化 | 第69-73页 |
·延迟荧光强度与光合能力相关性数据库 | 第73-77页 |
·活体在位光合能力快速测量 | 第77-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延迟荧光介导的植物盐与紫外胁迫生理检测 | 第82-97页 |
·引言 | 第82页 |
·植物盐胁迫生理快速检测 | 第82-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89页 |
·植物紫外胁迫生理快速检测 | 第89-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9-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个人简历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