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特性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8页 |
·基于运动力学的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基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基于运行车速的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主要成果及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论文研究的目标 | 第20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车辆运行特性虚拟预测评价方法研究 | 第23-40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制动稳定性虚拟检测方法研究 | 第23-32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行车制动状态分析 | 第23-25页 |
·长大下坡行车制动稳定状态的数学描述 | 第25-28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制动稳定性检测评价模式设计 | 第28-32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弯道行车稳定性虚拟检测方法研究 | 第32-40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车辆稳定状态分析 | 第32-33页 |
·汽车弯道行驶稳定状态的数学描述 | 第33-37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弯道行车稳定性检测评价模式设计 | 第37-40页 |
第三章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驾驶人控车特性研究 | 第40-62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驾驶员视觉特性试验研究 | 第40-54页 |
·眼动试验设计 | 第40-43页 |
·眼动试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 第43-51页 |
·数据回归统计分析 | 第51-54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行车速度虚拟检测方法研究 | 第54-62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行车控速状态分析 | 第54-56页 |
·驾驶人行车控速状态的数学描述 | 第56-59页 |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行车速度检测评价模式设计 | 第59-62页 |
第四章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保障措施设计 | 第62-78页 |
·主动保障系统 | 第62-68页 |
·强制控速设施的设置原则 | 第62-65页 |
·道路减速丘 | 第65-66页 |
·道路减速丘设置位置设计 | 第66-68页 |
·道路减速丘间隔距离设计 | 第68页 |
·被动保障系统 | 第68-78页 |
·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隐患 | 第68-70页 |
·高速公路路侧安全措施 | 第70-73页 |
·大型车辆冲击护拦的特性分析 | 第73-74页 |
·加强型钢性护拦的设计改造 | 第74-76页 |
·高速公路紧急避险车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保障系统的实现 | 第78-113页 |
·保龙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虚拟预测评价系统开发 | 第79-82页 |
·保龙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虚拟预测评价系统结构 | 第80页 |
·保龙高速公路实际运行车速预测检测子系统 | 第80-81页 |
·保龙高速公路车辆制动热衰退检测子系统 | 第81页 |
·保龙高速公路车辆弯道行驶稳定性检测子系统 | 第81-82页 |
·保龙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预测与评价 | 第82-95页 |
·保龙高速公路保山路段运营安全性检测结论 | 第82-90页 |
·保龙高速公路龙陵路段运营安全性检测结论 | 第90-95页 |
·保龙高速公路运营主动与被动安全保障系统 | 第95-113页 |
·保龙高速公路主动控速方案设计 | 第95-96页 |
·保龙高速公路路侧护拦加强改造的布局方案 | 第96-99页 |
·保龙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计算分析 | 第99-113页 |
结论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附录 保龙高速公路工程实现图片 | 第121-126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主要学术成果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