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6页 |
| ·RPC 的发展 | 第7-8页 |
| ·量能器简介 | 第8-9页 |
| ·论文的研究重点 | 第9-10页 |
| ·试验束装置与电磁量能器 | 第10-16页 |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 | 第10-11页 |
| ·北京谱仪 | 第11-13页 |
| ·试验束装置与电磁量能器 | 第13-16页 |
| 第2章 BGO 晶体的设计 | 第16-33页 |
| ·晶体的选择 | 第16-17页 |
| ·晶体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选择 | 第17-19页 |
| ·晶体的均匀性 | 第19-33页 |
| ·测试装置 | 第19-21页 |
| ·均匀性测试 | 第21-31页 |
| ·高斯拟合 | 第31-33页 |
| 第3章 光电倍增管的选择及光导的设计 | 第33-42页 |
| ·光电倍增管的选择 | 第33-35页 |
| ·光电倍增管简介 | 第33页 |
| ·光电倍增管的一般结构 | 第33-35页 |
| ·光导的设计 | 第35-40页 |
| ·光输出强度与光导长度的关系 | 第35-36页 |
| ·光输出均匀性与光导长度的关系 | 第36-40页 |
| ·结论 | 第40页 |
| ·测试装置 | 第40-41页 |
| ·均匀性测试 | 第41-42页 |
| 第4章 均匀性匹配 | 第42-46页 |
| ·匹配原则 | 第42页 |
| ·数据处理 | 第42-44页 |
| ·匹配结果 | 第44-46页 |
| 第5章 束流测试 | 第46-54页 |
| ·测试装置 | 第46页 |
| ·束流测试 | 第46-53页 |
| ·测试条件 | 第46-49页 |
| ·800MeV 的e 的能量分辨率 | 第49-50页 |
| ·能量线性 | 第50-51页 |
| ·双粒子鉴别 | 第51-52页 |
| ·e,π混合束能量分辨率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第6章 雪崩模式阻性板探测器(RPC)的前期调研 | 第54-68页 |
| ·阻性板探测器(RPC)简介 | 第54-55页 |
| ·雪崩倍增过程 | 第55-56页 |
| ·阻性板探测器(RPC)的工作模式及特点 | 第56-58页 |
| ·阻性板探测器(RPC)的选材及数据读出 | 第58-61页 |
| ·阻性板探测器(RPC)的性能参量 | 第61-64页 |
| ·探测效率(detection efficiency) | 第61-63页 |
| ·单计数率(counting rate) | 第63页 |
| ·暗电流(dark current) | 第63-64页 |
| ·RPC 测试装置 | 第64-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第7章 总结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