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

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情报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前言第12-15页
 一、问题提出第12页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第12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页
 五、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一部分 反生物恐怖的形势及其医学防治技术情报研究的必要性第15-18页
 一、反生物恐怖的形势第15-16页
 二、研究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必要性第16-17页
  (一) 反生物恐怖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第16页
  (二) 生物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第16页
  (三) 针对传统生物剂的医学防治技术不能满足反生物恐怖袭击的需要第16-17页
  (四) 我国同样面临生物恐怖的威胁第17页
 三、美国在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护领域研究成果显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17-18页
第二部分 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第18-45页
 一、美国生物防护相关研究计划第18-29页
  (一) 美军2000-2010年国防生物医学技术计划第18页
  (二) 化生防护国防技术目标(DTO)第18-22页
  (三) 国防部化生防护计划(CBDP)第22-26页
  (四) 军事关键技术计划(MCTP)第26-28页
  (五) 生物盾计划第28-29页
  (六) NIAID的生物防护研究战略计划第29页
 二、近年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9-38页
  (一) 针对 A类生物恐怖剂的防治技术研究第29-36页
  (二) 针对其它重要生物恐怖剂的防治技术研究第36-38页
 三、近年来美军发布的生防疫苗和药物相关专利第38-40页
  (一) 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发布的相关专利第38-39页
  (二) 华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发布的相关专利第39-40页
 四、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第40-45页
  (一) 研究现状第40-41页
  (二) 研究目标第41页
  (三) 主要技术障碍与挑战第41-42页
  (四) 未来发展方向第42-45页
第三部分 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45-51页
 一、我国反生物恐怖研究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第45页
 二、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第45-49页
  (一) 预防第45-47页
  (二) 治疗第47-49页
 三、近年来我国发布的生防疫苗和药物相关专利第49-50页
 四、目前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第50-51页
第四部分 我国与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对比分析第51-67页
 一、生物防护研究的目标生物剂第51-52页
 二、防治技术研究方向第52-57页
  (一) 预防第52-55页
  (二) 治疗第55-57页
 三、防治技术相关的科学和技术基础第57-65页
  (一) 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第57-59页
  (二) 生物信息学第59页
  (三) 反向疫苗学第59-61页
  (四) 重组核酸技术第61页
  (五) 复制平台技术第61页
  (六) 转基因技术第61-62页
  (七) 反义核酸技术第62页
  (八) 纳米技术第62页
  (九) 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SELEX)技术第62-63页
  (十)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HTS)第63页
  (十一) 抗体工程第63-64页
  (十二) DNA微阵列技术第64页
  (十三) RNA干扰(RNAi)技术第64-65页
  (十四) 新型疫苗和药物传输技术第65页
 四、疫苗和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第65-67页
第五部分 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第67-70页
 一、坚持发展和改进一些传统的、经典的技术第67页
 二、重点发展目前研究中支柱性的关键技术第67-68页
 三、密切关注前沿的、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第68页
 四、重视与技术相关的科学基础的研究第68-69页
 五、技术发展的具体建议第69-70页
结语第70-73页
 一、主要研究结论第70-72页
  (一) 反生物恐怖的形势严峻,有必要进行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治技术的情报研究第70页
  (二) 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显著,发展方向明确第70页
  (三) 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挑战第70-71页
  (四) 我国与美国相比,在生物剂防护研究的目标生物剂、防治技术研究方向、防治技术相关科学和技术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第71页
  (五) 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发展应注重基础研究、改进传统技术发展关键技术、关注前沿技术第71-72页
 二、讨论第72-73页
  (一)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72页
  (二) 研究的未来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第81-95页
个人简历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公文语言修辞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