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关于孔子为政思想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 孔子为政思想对构建和谐高校的借鉴意义 | 第12-13页 |
一、孔子为政思想概述 | 第13-20页 |
(一) 孔子为政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3-14页 |
1、时代背景 | 第13页 |
2、社会背景 | 第13-14页 |
3、家庭背景 | 第14页 |
(二) 孔子为政思想的影响 | 第14-16页 |
1、孔子为政思想在中国 | 第14-15页 |
2、孔子为政思想在东方 | 第15页 |
3、孔子为政思想在西方 | 第15-16页 |
(三) 孔子为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6-20页 |
1、仁者爱人 | 第16-17页 |
2、为政以德 | 第17-18页 |
3、富而教之 | 第18-19页 |
4、举用贤才 | 第19-20页 |
二、构建和谐高校的意义及内涵 | 第20-25页 |
(一) 构建和谐高校的时代背景 | 第20页 |
(二) 高校和谐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20-22页 |
1、办学缺乏科学决策 | 第21页 |
2、校园腐败潜滋暗长 | 第21页 |
3、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 第21页 |
4、管理中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21-22页 |
5、师德建设存在问题 | 第22页 |
6、学生思想道德存着在明显的困惑和混乱 | 第22页 |
(三) 构建和谐高校的意义 | 第22-24页 |
1、构建和谐高校是促进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23页 |
2、构建和谐高校是增强高校活力的重要保证 | 第23页 |
3、构建和谐高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 第23页 |
4、构建和谐高校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 | 第23-24页 |
(四) 和谐高校的内涵 | 第24-25页 |
三、孔子为政思想对构建和谐高校的启示 | 第25-37页 |
(一) “仁者爱人”的启示:以人为本——确立教职工和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 | 第25-27页 |
1、以育人为本 | 第26页 |
2、以教师为本 | 第26-27页 |
3、以学生为本 | 第27页 |
4、加强民主管理 | 第27页 |
(二) “为政以德”的启示: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相结合 | 第27-30页 |
1、坚持以德治校,完善管理者的素质和人格力量 | 第28-29页 |
2、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推进高校管理制度建设 | 第29页 |
3、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相统一 | 第29-30页 |
(三) “富而教之”的启示:道德教化——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整体素质 | 第30-32页 |
1、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 第30-31页 |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职工队伍的道德素养 | 第31-32页 |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 第32页 |
(四) “举用贤才”的启示:选贤任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 第32-37页 |
1、人才强校 | 第33页 |
2、科学选才 | 第33-34页 |
3、合理用才 | 第34-35页 |
4、建立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 | 第35-37页 |
四、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