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中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内涵 | 第11-24页 |
(一)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历史演进 | 第11-19页 |
1. 李斯特时期国家体系概念基础阶段 | 第11-12页 |
2. 熊彼特时期创新理论基石奠定阶段 | 第12-15页 |
3. 新熊彼特主义的技术创新理论阶段 | 第15-16页 |
4.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提出及发展阶段 | 第16-19页 |
(二) 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分析 | 第19-24页 |
1. 国家创新要素构成复杂网络体系基本内涵 | 第19-21页 |
2. 国家创新体系构成要素创新异质作用分析 | 第21-23页 |
3. 国家创新体系具有复杂开放系统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二、耗散结构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内容概述 | 第24-33页 |
(一)耗散结构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5-28页 |
1. 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理论产生的推动 | 第25-26页 |
2. 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的产生过程 | 第26-27页 |
3. 耗散结构理论的科学研究重要意义 | 第27-28页 |
(二) 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概述 | 第28-33页 |
1. 开放非平衡系统耗散结构的基本涵义 | 第28-29页 |
2. 系统耗散结构演化产生条件基本概述 | 第29-32页 |
3. 耗散结构理论对社会系统研究的适用 | 第32-33页 |
三、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国家创新体系分析 | 第33-54页 |
(一) 国家创新体系耗散结构演化基本条件分析 | 第33-42页 |
1. 开放性是国家创新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整体基础 | 第34-36页 |
2. 远离平衡是国家创新体系有序演进的内在源泉 | 第36-37页 |
3. 非线性是国家创新体系自我演化和完善的关键 | 第37-39页 |
4. 随机涨落是国家创新体系达到有序状态的诱因 | 第39-42页 |
(二) 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 | 第42-54页 |
1. 开放体系规模形成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概况 | 第42-44页 |
2. 计划线性体制造成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问题 | 第44-46页 |
3.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问题分析 | 第46-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