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无线电的SAR数字接收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3-18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性贡献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软件无线电在SAR中的应用 | 第20-32页 |
·软件无线电 | 第20-22页 |
·起源 | 第20页 |
·定义 | 第20-21页 |
·特性 | 第21-22页 |
·发展 | 第22页 |
·软件无线电在SAR收发通道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发送通道 | 第23-24页 |
·接收通道 | 第24页 |
·软件无线电在SAR实时成像处理器中的应用 | 第24-29页 |
·实时成像处理器中的操作系统 | 第26-27页 |
·实时成像处理器中的中间件 | 第27-29页 |
·配置控制 | 第29-30页 |
·应用软件无线电的SAR体系结构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软件化SAR数字接收机理论 | 第32-64页 |
·概述 | 第32页 |
·接收机体制 | 第32-38页 |
·多次变频 | 第32-34页 |
·直接变频 | 第34-36页 |
·低中频 | 第36页 |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SAR数字接收机体制 | 第36-38页 |
·射频前端 | 第38-39页 |
·采样 | 第39-42页 |
·采样定理 | 第39-41页 |
·采样方式 | 第41-42页 |
·数字正交解调 | 第42-57页 |
·引言 | 第42-45页 |
·分类 | 第45-47页 |
·低通滤波法 | 第47-49页 |
·Hilbert滤波法 | 第49-53页 |
·傅立叶变换法 | 第53-54页 |
·内插法 | 第54-55页 |
·多相滤波法 | 第55-56页 |
·性能研究与仿真结果 | 第56-57页 |
·性能指标 | 第57-62页 |
·噪声系数 | 第57-59页 |
·灵敏度 | 第59页 |
·动态范围 | 第59页 |
·幅相不平衡度 | 第59-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软件化SAR数字接收机设计 | 第64-102页 |
·概述 | 第64页 |
·模/数转换器 | 第64-73页 |
·概述 | 第64-65页 |
·分类 | 第65-69页 |
·性能指标 | 第69-71页 |
·ADC的选择 | 第71-72页 |
·现状 | 第72-73页 |
·数字信号处理器 | 第73-77页 |
·概述 | 第73-74页 |
·多处理器系统 | 第74-76页 |
·DSP的选择 | 第76-77页 |
·现状 | 第77页 |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 第77-82页 |
·概述 | 第77-79页 |
·信号处理功能 | 第79-80页 |
·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 | 第80页 |
·现状 | 第80-82页 |
·硬件设计 | 第82-97页 |
·射频前端 | 第83页 |
·模/数转换 | 第83-85页 |
·数字正交解调 | 第85-97页 |
·性能比较 | 第97-100页 |
·噪声系数 | 第97-98页 |
·灵敏度 | 第98页 |
·动态范围 | 第98页 |
·幅相不平衡度 | 第98页 |
·总结 | 第98-100页 |
·射频数字接收机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2-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