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论域界定 | 第10-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论域界定 | 第11-16页 |
二、动产有形交付与占有 | 第16-21页 |
(一) 占有之结构 | 第16-19页 |
1. 罗马法上与日耳曼法上占有之不同结构 | 第16-17页 |
2. 后世学者的见解 | 第17-18页 |
3. 简评 | 第18-19页 |
(二) 占有之性质 | 第19-20页 |
1. 罗马法上与日尔曼法上占有的不同性质 | 第19页 |
2. 后世学者的见解 | 第19-20页 |
(三) 动产有形交付与占有 | 第20-21页 |
三、动产有形交付既非准法律行为亦非事实行为 | 第21-27页 |
(一) 动产有形交付作为准法律行为的非可能性 | 第21-22页 |
(二) 动产有形交付作为事实行为的可质疑性 | 第22-26页 |
1. 事实行为说内部的矛盾性 | 第22-23页 |
2. 事实行为说之论据的不周延性 | 第23-26页 |
(三) 小结 | 第26-27页 |
四、作为法律行为中处分行为的动产有形交付 | 第27-41页 |
(一) 作为法律行为的动产有形交付 | 第27-28页 |
(二) 作为处分行为的动产有形交付 | 第28-31页 |
1. 有形交付是处分行为 | 第28页 |
2. 有形交付的独立性、无因性 | 第28-30页 |
3. 有形交付的处分权人 | 第30-31页 |
(三) 对动产有形交付之法律行为性质的检验 | 第31-39页 |
1. 行为能力问题 | 第31-33页 |
2. 意思表示瑕疵问题 | 第33-38页 |
3. 代理问题 | 第38页 |
4. 无权处分问题 | 第38-39页 |
5. 违反善良风俗 | 第39页 |
6. 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 | 第39页 |
7. 附条件、附期限问题 | 第39页 |
(四) 小结 | 第39-41页 |
五、由动产有形交付到动产交付 | 第41-46页 |
(一) 延伸论述一:动产直接占有让与是法律行为中的处分行为 | 第41-42页 |
(二) 延伸论述二:动产观念交付不妨为“交付” | 第42-44页 |
1. 法律效果如何相同? | 第42-43页 |
2. 观念交付何以非为交付? | 第43-44页 |
3. 观念交付与直接占有移转的法律性质 | 第44页 |
(三) 延伸论述三:动产交付为法律行为中的处分行为 | 第44-45页 |
(四) 延伸论述四:动产交付之法律效果由当事人自决 | 第45页 |
(五) 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